第77章 给我——破! (第2/3页)
会讨论下吴瑾的改泳姿和成绩问题。
吴瑾出发的速度确实是世界级,甚至世界第一都有可能。
世锦赛可是出水都生吃了旁边泳道的索普。
以往索普的出发一直是他的优势。
可现在,一个出发两个人就发现了吴瑾的不一样。
他的游程……居然变长了?!
也就是之前吴瑾入水到速度起来后的出发,这段距离他基本在9-10米之间,现在好像能到11、12米样子,虽然还是不如索普,可距离确实肉眼可见的变长了!
但是,时间没变!!
徐国艺特意在吴瑾出水时低头看了下秒表,虽然秒数跳的非常快,但还是维持在3秒内。
同样的时间,吴瑾泳姿没变,水下游程变长。
这肯定不是他发育又提速了。
他正在经历发育关,没有改泳姿,能维持速度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提?!
再提也不可能是出发的这种提速。
其实但凡看了这个出发数据后,教练的脑海基本上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认知。
水阻变小,同样的速度在水下,那肯定是游程会变长的。
因为这是科学理论。
风阻大小影响跑速和成绩;水阻当然也是一样的概念。
而能影响水阻的,目前看来只能是泳衣!
别人之所以看不出这么明显的差距,是因为他们的出发没有像吴瑾一样世界顶尖的变态!
哗啦啦——
行程过半,吴瑾的速度依旧保持着一个很高的水准。
“……”
徐国艺的手有些颤抖,25米吴瑾居然只用了9.9秒多!
而一旁的张亚栋和一众运动员,虽然也都在关注着泳池里的吴瑾,可显示屏上不住跳动的电计数字,其实他们也都看在眼里。
电计,比手计更快,显示更准确。
吴瑾在游过25米时,其实好多运动员都下意识的看了眼。
因为每个游泳分段,出发、15米、25米、40米……严格的测试之中,都是需要精确统计的。
为的就是能清楚一个游泳运动员在整趟游程之中,前中后程的一个真实数据反馈。
从而,在平时的训练中做出相应的针对性提升训练。
张亚栋看到的是9.89……而后一闪而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