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赵恒的新动向与舆论造势 (第1/3页)
就在林风和苏婉清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以及应对QTech后续严苛认证流程的同时,他们的老对手赵恒,并没有闲着。
竞标叶氏酒店的失败,以及父亲赵经纬亲自出面宴请林风却未能达成预期效果,这让赵恒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知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或者指望父亲的关系网了,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和手段。
他调整了盛科网络的战略方向,不再执着于与风行科技在底层硬件安全技术上硬碰硬——他承认,在这一点上,风行科技确实走在了前面,尤其是在得到QTech的关注后,其技术领先性短期内难以撼动。
他将重心转向了应用层和解决方案。利用盛食集团在零售、物流等传统行业的深厚积累,赵恒整合资源,推出了一个名为“盛链通”的企业级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侧重于供应链金融、商品溯源(非硬件级)、会员营销等具体应用场景,主打“轻量化、易部署、见效快”,直接瞄准了那些对成本敏感、又急需进行数字化升级的中小企业。
同时,赵恒展现了他高超的公关和舆论操控能力。他投入重金,在各大财经媒体和行业论坛上,大肆宣传盛科网络的“转型”与“创新”,强调其“立足产业根基,解决实体经济实际痛点”的新战略。
一系列精心炮制的文章和访谈出炉,标题诸如《告别噱头,回归本质:盛科网络深耕产业互联网》、《赵恒:技术应为商业服务,而非炫技》、《透视盛链通:如何为传统企业插上数字翅膀?》。
这些宣传软文,看似客观中立,实则字里行间都在影射风行科技这样的公司“技术至上”、“不接地气”、“成本高昂”,暗示其解决方案如同屠龙之技,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华而不实。
赵恒甚至还邀请了几家与盛食集团关系密切的行业协会,组织了几场“产业数字化实践研讨会”,在会上大力推广“盛链通”模式,并有意无意地将风行科技的技术路线描绘成“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确实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舆论风向。一些原本对风行科技感兴趣,但预算有限、更看重短期回报的中小企业主,开始倾向于选择听起来更“实惠”的盛科网络。
“林总,赵恒这小子,玩舆论真是一把好手。”张伟看着平板电脑上那些明显带有倾向性的报道,气得牙痒痒,“这不是颠倒黑白吗?我们的风信链平台明明也有针对中小企业的轻量级版本!”
林风倒是相对平静,他浏览着那些文章,嘴角甚至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他这是扬长避短,很聪明的做法。我们确实在高端和底层技术上建立了优势,他就去抢占我们暂时顾及不到,或者投入精力相对较少的中低端市场和应用场景。商业竞争,本就是各显神通。”
“难道我们就任由他这么抹黑?”张伟不服气。
“当然不是。”林风放下平板,“他玩他的,我们打我们的。第一,QTech的认证必须全力以赴,这是树立我们技术品牌高度和全球影响力的关键,只要拿下QTech,他那些‘华而不实’的论调就不攻自破。第二,叶氏酒店的项目要打造成标杆案例,尽快落地见效,用事实说话。第三,你让市场部,针对他攻击的‘成本’和‘落地’问题,准备一些我们成功服务中小客户的案例,不用大规模宣传,精准投放到我们的目标客户群体就行。”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你留意一下,赵恒搞的那个‘盛链通’平台,有没有在宣传或者落地过程中,存在夸大、或者侵犯我们专利的地方。如果有,收集好证据。”
林风很清楚,舆论阵地不能丢失,但更不能被对手牵着鼻子走。夯实自身的内功,用实打实的成绩和更高的行业站位来反击,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QTech的供应商认证流程,远比想象的更为复杂和严苛。在初步技术评估获得认可后,风行科技迎来了真正的挑战——量产稳定性和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测试。
赵默带领的技术团队,几乎将公司实验室和合作代工厂的测试车间当成了家。他们需要确保风芯一号在数百万次的读写操作、高低温循环、湿热、振动、静电冲击等数十项残酷的测试中,失效率低于一个极其苛刻的指标(DPPM,百万分之缺陷率)。
起初的进展并不顺利。在小批量试产芯片的可靠性测试中,出现了一个诡异的问题:在特定的低温、高负载并发场景下,极少数芯片的PUF响应会出现间歇性不稳定,导致加密验证失败。
这个问题出现的概率极低,可能几万次测试中才出现一次,但对于追求“六个西格玛”(百万分之3.4的缺陷率)质量标准的QTech来说,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怎么办?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实验室里,一个年轻工程师抓着头皮,看着测试台上又一次报错的数据,几乎要崩溃。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了快一周,排查了无数可能,问题依然偶发。
赵默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和数据,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嘴唇因为长时间思考和缺水而有些干裂。他没有说话,只是反复地回放着故障发生瞬间的日志和信号记录。
“是不是我们的纠错算法还有优化空间?或者PUF单元本身的抗干扰设计在极端工艺角(Process Corner)下存在弱点?”一个资深工程师提出假设。
“都有可能。”赵默的声音沙哑,“但我们需要定位到最根本的原因。把最近三批试产芯片的晶圆图(Wafer Map)和测试数据全部调出来,对比分析,看看故障芯片在晶圆上的位置有没有规律。另外,联系代工厂,我们需要他们提供更详细的工艺波动数据。”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咖啡杯和外卖盒子堆满了角落,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和焦虑。张伟几次想来给大家打气,都被那种凝重的科研氛围给逼退了,只能默默地让后勤保障好零食和夜宵。
林风也时常过来,但他从不指手画脚,只是安静地看着,或者给大家递上一杯热茶,拍拍赵默的肩膀,说一句“别急,慢慢来,需要什么资源直接跟我说”。他的沉稳,无形中给了团队莫大的支持。
转机出现在一个深夜。赵默在对比了海量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