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章:刻板印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2章:刻板印象​ (第2/3页)

太跟他来往。队长派活,他就干,干完就回他那破屋,门一关,谁也不知道他在里面干啥。干活也不行,慢吞吞的,还老是出错。姜大伯说他就是……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吃不了苦。”凌雪学着大人的口气,带着一丝不以为然。

    正说着,邻居二婶摇着蒲扇过来串门,看到凌霜回来了,热情地打招呼,自然也聊起了村里的琐事。说到徐瀚飞,二婶撇撇嘴,语气里带着几分乡下人对“城里人”固有的看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那个小徐啊,唉,到底是城里娇生惯养的少爷羔子,落到咱这穷地方,心里憋屈着呢!你看他那样子,整天拉着个脸,好像谁都欠他似的。干活?也就是应付差事,出工不出力。心里指不定怎么怨天尤人呢!跟咱们这些土里刨食的,不是一路人。”

    你一言我一语,凌霜听着乡亲和弟妹对徐瀚飞的描述——孤僻、不合群、干活吃力、神情冷漠……这些零碎的评价,逐渐在她脑海中拼凑出一个更加清晰、却也更加固化的形象。

    她结合自己知道的信息——他是从省城来的,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是被“下放”到此处“改造”的。于是,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是一个曾经养尊处优、如今却跌入尘埃的“落魄富家子”。他的沉默寡言,是不愿与“贫下中农”为伍的清高孤傲;他干活的笨拙吃力,是吃不了苦、娇生惯养的表现;他眉宇间的郁结,是心有不甘、怨天尤人的愤懑;他与环境的格格不入,是放不下过去身份架子的体现。

    想到这里,凌霜内心深处,不自觉地生出了一丝轻视。这种轻视,并非源于恶意,而是一种基于自身奋斗经历而产生的、下意识的对比和评判。

    她想起自己,同样出身贫寒,甚至更加艰难。但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凭借一股狠劲,拼命读书,抓住一切机会改变命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