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一道鸿沟 (第3/3页)
凌霜的脸颊有些发烫,她犹豫了一下,低声问:“老师,请问……有旧书卖吗?或者,哪里可以借到教材?”
老师看了她一眼,似乎明白了什么,语气缓和了些:“旧书不一定齐全,得自己去高年级同学那里打听,或者去校内的‘跳蚤市场’碰碰运气。图书馆也有部分教材,但只能阅览,不能外借,而且很抢手。”
“谢谢老师。”凌霜道了谢,默默退到一边,让后面的同学先买。她看着同学们抱着崭新的一摞摞教材,兴奋地讨论着,心里充满了失落和焦虑。
傍晚,她独自在校园里徘徊,打听到了图书馆的位置。她走进那座宏伟的建筑,里面安静得能听到落针的声音,高大的书架直通天花板,充满了书卷的香气,让她瞬间感到一种心灵的宁静。她在阅览区找到了经济学类的书架,果然找到了课程需要的几本教材,但书角已经卷边,内页也有不少笔记,而且仅限馆内阅读。
她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翻开一本旧版的《政治经济学》。书页泛黄,但知识是相通的。她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暂时忘记了烦恼。然而,当闭馆的铃声响起,她必须将书放回原处时,现实的困境再次袭来。她不能总泡在图书馆,她需要有自己的书,可以随时勾画、复习。
夜晚,回到宿舍,室友们都在整理新书,或在写信、听收音机。凌霜坐在自己的书桌前(那是宿舍里唯一一张旧桌子,分配给她的),摊开从图书馆抄录的笔记,却有些心神不宁。她拿出那个蓝布包,摩挲着里面厚厚的纸币,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买新书,意味着生活将极度艰难;不买新书,学习可能会跟不上。
最终,她做出了决定。她将蓝布包重新贴身藏好。明天,她要去找高年级的老乡打听旧书,要去“跳蚤市场”淘书。她要更努力地去图书馆抢占座位。经济的窘迫是她必须面对的现实,但她不能因此耽误了最根本的学业。这道因贫富差距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鸿沟,真实而宽阔地横亘在她面前。她站在岸边,深知渡过去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牺牲。但她没有退路,只能想方设法,泅渡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