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河畔漫步 (第2/3页)
煞是好看。柳丝低垂,轻拂着水面,带来一丝清凉。
找一处干净的草地坐下,或者干脆就站在岸边,望着流淌的河水,便开始了他们一天中最宁静、也最期待的时光。凌霜是谈话的主导者。她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将大学里的新鲜见闻,像打开一个百宝箱一样,一件件掏出来与他分享。她讲述严谨而不失幽默的老教授,讲述同学们为了一个学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趣事,讲述图书馆里如饥似渴阅读的日夜,也讲述城市里车水马龙的喧嚣和夜晚璀璨的灯火。她的语言生动活泼,眼神明亮,整个人都焕发着一种对知识和未来的渴望与热情。
徐瀚飞则是一个极其专注的倾听者。他很少打断她,只是静静地坐着或站着,目光时而落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时而落在她神采飞扬的脸上。他倾听的姿态,不是敷衍,而是一种全然的投入。凌霜能清晰地感觉到,他不仅在听她讲述的故事,更在透过她的语言,感知着那个他曾经熟悉、如今却已遥远隔膜的世界。当他听到某个精妙的观点或有趣的情节时,嘴角会不自觉地带上一丝极浅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笑意,那笑意虽短暂,却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凌霜心里漾开圈圈涟漪。当她讲到某些不公的现象或令人困惑的问题时,他会微微蹙起眉头,陷入沉思。
渐渐地,凌霜不再满足于单方面的讲述。她开始有意地将话题引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她会谈起最近看的书,不仅仅是小说,还有历史、哲学甚至一些科普读物。她会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最近看了一本讲欧洲文艺复兴的书,”她拾起一片柳叶,在手里捻着,“觉得那个时候的人,对知识和美的追求真是热烈啊,好像一下子从漫长的沉睡中醒了过来。”
徐瀚飞沉默了片刻,目光悠远地望着河水,缓缓道:“思想的枷锁被打破,人的价值被重新发现。那是需要土壤和契机的。” 他的声音低沉,却一针见血。
凌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是啊,就像种子,需要合适的阳光雨露才能发芽。”
“也不尽然,”徐瀚飞难得地接话,语气带着一种深刻的冷静,“有些种子,落在石头缝里,也要拼命长出叶子,见一见光。”
他这句话说得平淡,凌霜却听出了其中隐含的、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