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狂澜不倒 (第1/3页)
望楼之上,朔风如刀,裹挟着江面上的湿冷寒气,狠狠切割着林凡的脸颊,留下一道道刺骨的凉意。但这彻骨的寒风,却丝毫无法冷却他胸中那团熊熊燃烧的不屈之火,反而如同薪柴般,让火焰烧得愈发炽烈。
楚歌四面,杀机环伺,江夏城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随时可能被吞噬。投降的念头如同鬼魅般只在他脑中一闪,便被他用钢铁般的意志彻底碾碎。他林凡,生于草莽却志在天下,历经千难万险才走到今日,岂是那种引颈就戮、屈膝求生的懦夫之辈?!
鲁肃临别时的郑重警告,杨修书信中暗藏的阴诡诡计,张嶷冒死传回的详实情报,如同无数锋利的碎片,在他脑中疯狂旋转、碰撞,激荡起滔天巨浪。许都朝堂上对他的猜忌与忌惮,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江东周瑜步步紧逼的军事压迫,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荆山山越各部蠢蠢欲动的威胁,如同潜藏的毒蛇;还有内部某些势力的暗中分化、摇摆不定……
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看似无解的死局,仿佛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将他和整个江夏牢牢困住。但就在这绝境之中,林凡那超越时代的眼光,如同穿透乌云的阳光,捕捉到了一丝转瞬即逝的契机;而他破釜沉舟的决心,更如同一柄巨斧,要在这铁板一块的困局中,强行撕开一道生机的缝隙!
不能被动等待!绝对不能任由敌人将绞索一步步收紧,最终束手待毙!必须主动出击,以攻为守,在这各方势力互相猜忌、各有图谋的复杂局面中,制造混乱,搅动风云,为自己,为江夏,为麾下所有将士,搏出一线生机!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堪称疯狂的连环计策,在他心中逐渐清晰、成型,每一个环节都险象环生,却又环环相扣,直指要害。他要利用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下一盘险中求胜的大棋,将所有对手都拖入这浑水之中!
他猛地转身,衣袍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眼神锐利如鹰隼,快步走下望楼,对紧随其后、神色凝重的亲随厉声下令,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立刻去做三件事!半点延误都不许有!”
“第一,以最紧急的渠道,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力量,通知我们在许都的所有暗线,尤其是子桓公子那边!将鲁肃二次来访、提及丞相病情及‘特殊旨意’之事,以‘忧心丞相圣体、恐有小人趁隙作祟’的名义,巧妙散播出去!要快,要狠,要在司马懿反应过来之前,让这消息传遍许都的大街小巷,钻进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第二,传令张嶷,让他即刻再探荆山,重点盯住白虎、黑风二部的一举一动!不必刻意阻拦他们与江东的接触,反而要暗中推波助澜,但关键是,要设法让荆山其他较小的宗部知晓,江东许给白虎、黑风的‘百里山泽’,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从他们这些小部的领地中硬生生割取,是从他们嘴里抢食!”
“第三,即刻以我的名义,给杨修回信!语气要拿捏得当,既要惶恐不安,又要充满感激,要淋漓尽致地表达我对丞相的无限忠诚,以及此刻身处险境、孤立无援的彷徨无助!告诉他,为求自保,我愿献出部分‘火器’样品,但……必须要他设法让丞相下一道明确保我性命、确认我江夏太守官职的旨意,我才能‘安心’交出!否则,我林凡宁可与江夏共存亡,玉石俱焚,也绝不会让毕生心血落入那些‘居心叵测’之徒手中!”
三条指令,如同三把淬了毒的利刃,精准狠辣,分别刺向许都、荆山和杨修(及其背后的司马懿)三大要害!
他要让许都的水彻底变浑,让曹丕有足够的理由介入此事,借曹丕之手牵制司马懿,更要让曹操那本就多疑的心,对司马懿生出更深的猜忌!
他要让荆山内部先乱起来,让山越各部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互相猜忌、反目成仇,从根本上瓦解他们与江东可能形成的同盟,让他们无暇全力东顾,减轻江夏的压力!
他更要将杨修和司马懿架在火上烤!想要梦寐以求的“火器”?可以!但必须拿曹操的正式承诺来换!他倒要看看,司马懿如何说服猜忌心重的曹操下这道旨意!又要看杨修如何在司马懿面前交代,如何咽下这枚烫手的山芋!
这是一招驱狼吞虎、祸水东引的绝杀之策!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成败与否,在此一举!
命令下达的瞬间,潜伏在暗处的“暗影”组织,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瞬间开始全力运转。潜伏在许都的暗线们,冒着被察觉、被诛杀的极大风险,将“江东鲁肃秘会林凡,席间密谈丞相病情及所谓‘特殊旨意’”的消息,通过茶馆闲谈、市井流言、官员私语等多个渠道,如同瘟疫般迅速扩散开来。
消息并未直接指向司马懿,却巧妙地将“特殊旨意”与“丞相病情”牢牢捆绑在一起,这短短一句话,足以在许都那潭本就波谲云诡的深水中,激起千层巨浪。
曹丕第一时间便通过专属渠道得到了消息,他眼中瞬间闪过一抹精光,立刻意识到这是打击司马懿、巩固自身储君地位的绝佳机会,绝不容错过。他连夜整理衣冠,以最快的速度入宫求见曹操,言辞恳切,神情担忧,句句不离“忧心父皇圣体,恐江东细作散布谣言、动摇国本”,恳请曹操彻查消息来源,揪出背后操纵之人,并“谨慎处置江夏事宜,切勿中了周瑜的反间之计,寒了天下忠臣之心”。他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