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立狂澜不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立狂澜不倒 (第3/3页)



    他深吸一口气,猛地拔出腰间佩剑,剑身出鞘,发出一声清脆的龙吟。他纵身一跃,稳稳落在最高的一处垛口之上,迎着刺骨的寒风,运足全身中气,用他所能模仿出的、最悲怆苍凉,却又带着一股不屈之意的楚地音调,放声高歌!

    他唱的,不是思乡的哀歌,不是绝望的怨曲!他唱的是楚国先贤屈原流传千古的《国昌》!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他的歌声,初时还有些生涩,带着一丝刻意模仿的痕迹,但很快便融入了那悲壮激昂的诗句之中,变得愈发慷慨激昂,充满了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充满了视死如归的决绝与刚强!在这片哀婉缠绵的楚歌之中,如同一柄劈开黑暗的利剑,撕裂了浓重的浓雾,直冲云霄!

    城上城下的守军都愣住了,纷纷停下了哭泣与哀叹,怔怔地抬起头,望向垛口上那个高歌的身影,听着这截然不同、却同样源自楚地的悲壮歌声。那歌声里,没有软弱,没有退缩,只有战士的勇武,国士的忠诚,和宁死不屈的刚强!

    林凡一遍又一遍地吟唱着最后几句,声音愈发高亢,愈发激昂:“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他举起手中还沾染着血迹的长剑,奋力指向城外浓得化不开的迷雾,用尽全身力气嘶吼,声音如同惊雷般炸响在每一个守军的耳边:“诸位荆楚子弟!可还记得先祖之勇烈?!可还留有楚人之血性?!周瑜小儿,欲以这靡靡之音,消磨我等斗志,瓦解我等军心,让我等如羔羊般引颈就戮,让我江夏百万生民沦为鱼肉!我等岂能让他如愿?!”

    “今日,要么如屈原大夫般,以身殉国,魂兮归来,见我荆楚大好河山!要么,便如这《殉国》之士,血战到底,马革裹尸,让江东鼠辈见识我荆楚男儿的铮铮铁骨与不屈刚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誓言,言犹在耳!今日之江夏,便是我等之郢都!便是我等誓死捍卫的家园!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杀——!”

    他最后一声“杀”,如同九天惊雷,炸响在江夏城头,震得每个人的耳膜嗡嗡作响,却也震醒了他们心中沉睡的血性!

    那被乡愁和恐惧压制的热血,那深植于血脉之中的楚人傲骨,被林凡这悲壮激昂的歌声和震耳欲聋的怒吼,彻底点燃了!

    “杀——!”

    “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让周瑜见识我荆楚男儿的厉害!”

    “与江夏共存亡!杀!杀!杀!”

    震天动地的怒吼声,如同狂暴的飓风,瞬间冲散了那哀婉缠绵的楚歌,响彻云霄!守军们眼中重新燃起了熊熊燃烧的火焰,紧握手中的兵器,怒视着迷雾笼罩的江面,仿佛要将所有的恐惧和悲伤,都化作复仇的力量,与来犯之敌死战到底!

    周瑜精心策划的攻心之计,被林凡以更激烈、更悲壮、更直击人心的方式,硬生生顶了回去!

    江面上的楚歌,在江夏守军震天动地的怒吼声中,如同潮水般渐渐消散,最终归于沉寂。浓重的浓雾依旧笼罩着江面,隔绝了两岸的视线,但城头的气氛,已然截然不同。

    一种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惨烈气势,如同无形的屏障,弥漫在江夏城头的每一个角落,感染着每一名守军。他们挺直了脊梁,紧握手中的兵器,眼神坚定而决绝,再也不见之前的迷茫与绝望。

    文聘站在林凡身旁,看着眼前站在垛口上,身形挺拔如松,衣袍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与身后数千将士融为一体的林凡,心中震撼无以复加。他跟随曹操多年,见过无数名将豪杰,却从未见过,有人能以一己之力,在如此绝境之中,力挽狂澜,重塑军魂!这份魄力与胆识,这份对人心的精准把握,着实令人惊叹。

    林凡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持剑的手臂微微颤抖,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脸色也有些苍白。方才那一番高歌与嘶吼,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心力。但他知道,这仅仅是暂时化解了危机,周瑜绝不会就此罢休,更大的风暴,或许还在后面。

    他抬起头,望向对岸浓雾弥漫的江东水寨,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迷雾,看到了那位端坐于中军大帐之中,算无遗策的江东都督周瑜。

    “周瑜,你的手段,我接下了。”林凡在心中默念,眼神愈发坚定,“但这江夏城,这城中数万将士与百万生民,只要我林凡还有一口气在,你就休想轻易踏足!”

    他缓缓转身,面向所有严阵以待的守军,声音虽然沙哑,却带着无比的坚定与力量,如同磐石般掷地有声:

    “诸位将士!死战的时候,到了!”

    回应他的,是更加狂暴、更加整齐的怒吼,震得城墙都微微颤抖:

    “死战!死战!死战!”

    砥柱立狂澜,楚歌化战吼!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血战,即将拉开序幕。江夏的最终命运,将在接下来的血与火的洗礼中,揭晓答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