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送子读书 (第2/3页)
没有户籍的流民。
可9两银子对于孟旭的买田梦而言,依旧是遥不可及。
九江县内的土地交易,良田每亩明码标价为12到15两。
再加上官府收的契税、丈量费、中人费、过户费、文书抄写费,地契官纸费等等,又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支出。
当年孟旭他爹花钱打点入了本地的户籍,倒是给子孙后代留了一个好处。
在购置土地时无需村中里甲出具良民状的担保,要不然又是一笔钱。
可即使如此,孟旭想要在柴桑村买下一亩良田,起码得保证手中有16两现银。
然而仅凭购买一亩地,仍然无法让孟家后代过上好日子。
佃农家族想要翻身,没有四五代子嗣的吃苦耐劳,根本不可能做到。
如此一来,身为凡人的孟旭显然无法活到那个时候,更看不到孟家崛起的盛况。
“雨兰,我们选个孩子送去村里的陈氏私塾读书吧。”
孟旭沉吟良久,神情坚定的出声说道。
“读书?”
谢雨兰脸色一愣,不知自己夫君为何会突然提出如此言论。
陈氏私塾是柴桑村有名富户陈家,专门花钱从县里聘请来塾师开办,除了教育自家子女以外,也允许佃农子弟缴费附读。
攒钱买地一直以来都是孟旭的愿望,一家四口多年来也一直都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拼搏,不敢有多余的花销。
可现在,孟旭竟然要花钱了。
送孩子去私塾读书可不是一件小事,不仅每年需要2两银子垫付学堂方方面面,也意味着家里要少一个负责赚钱的男丁。
对于佃农家族来说,这个提议非常不切实际。
只因读书能给家里带来的利益太低。
并不是每个学子都能做到考中功名,上任当官的。
想要勒紧裤腰带供孩子读书跨越阶层,无疑是一场不能失败的豪赌。
“种地不是长久之计,就算我们一家人花费大半辈子血汗,最后能买下一两亩地,万一哪天发生天灾人祸,不得不背井离乡,一切努力皆化作泡影,我近来深思,觉得家中应该供一个读书人,说不定有机会逆天改命。”
孟旭徐徐道来,向妻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实则孟旭另有一番心思。
他从小没有学习的机会,如今孟家四口人,皆大字不识一个。
若是效仿祖祖辈辈一直苟缩在村里种田,就算守着玄镜这等仙人宝物也无济于事,难有崛起可能。
自身势力不壮大,拳头不够硬,玄镜迟早有意外走漏风声,被人强取豪夺的一天。
不能自保却身怀重宝,家族下场可想而知。
如今孟家需要培养出一个文化人,在代替孟旭走出柴桑村的同时,也可尝试跨越阶级圈层,有更多的渠道能能去收集与仙人有关的线索。
要不然哪天即使得到仙人的修炼功法,也会因为无人识字而错失仙缘。
谢雨兰听了孟旭的说辞,并未否决,她在嫁人之后一向是夫唱妇随。
自家夫君既然打算这么做,那自然有他的道理。
“只是明儿和凌儿,要让谁去呢。”谢雨兰脸色犹豫的问道。
家里的情况只能支持一个孩子去读书,不管选择谁,都会对另外一个很不公平。
“爹,娘,让弟弟去吧,他性子精细,读书比我合适。”
不等孟旭出声,长子孟天明突然憨笑道:“在私塾那种地方我可坐不住,还是放鸭适合我,再过几年还得帮爹下地干活哩。”
“你莫要说一时胡话,这关乎到今后十几年的事情,一旦开始就没有反悔的余地,你可要想清楚了。”孟旭严肃的说道。
下午这一觉,孟家未来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