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0章 人事变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0章 人事变动 (第1/3页)

    当天上午十一点半,省委常委会结束。

    同一时间,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兴宁市,市委书记孙国强和市长刘学义办公室里的红色电话机几乎同时响起。

    省委办公厅亲自通知,命他二人下午立刻动身,赶赴奉阳。

    事由:开会。

    江振邦在省委扩大会议上那场舌战群雄、那番字字泣血的精彩陈词,终究是为兴宁市,也为他自己,争取到了重回谈判桌的资格。

    此后两天,孙、刘两位主官与江振邦便留在了省城奉阳,同省国资局、经贸委等一众部门,就兴科集团上收的具体事宜,展开了紧锣密鼓的闭门磋商。

    会议室里,气氛与上一次在兴宁时截然不同。

    之前双方争论不休、寸土不让的“四三三”股权划分方案,这一次几乎没有再被任何人提及,仿佛它从一开始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既定事实。

    所有人的焦点,都心照不宣地转移到了别处。

    小灵通项目究竟能获得多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未来集团董事会的席位该如何分配?江振邦提出的那两份协议,具体条款又该如何拟定?

    一桩桩,一件件,都在一场场讨论中被细化。

    省里做出了肉眼可见的诸多让步。

    谈判的进程异常顺利,顺利到让孙国强和刘学义都感到一阵阵的不真实,甚至有些心虚。

    尤其是罗少康副省长,以及省厅那几位之前还吹胡子瞪眼的厅长大员们,此刻对他们二人的态度,简直称得上是热情和煦,如沐春风。

    这让孙国强和刘学义更加摸不着头脑,心里直犯嘀咕。

    直到他们打听到了江振邦在常委会上的讲话内容……

    二人麻爪了。

    江振邦你以后别叫我们什么叔叔、干爹了,以后你就是我们爷爷!

    但话已出口,覆水难收,他们如今没法也没有资格教训江振邦了,继续谈判吧。

    2月9号,三方正式的、初步的,达成了一份框架性协议。

    江振邦提出的省四、市三、企三被采纳。

    唯独两个协议,还需各部门进行论证,还有小灵通项目的前景,仍需进一步深入研判,再提交省政府,由省长或常务副省长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各方意见,最终审定通过。

    虽然距离兴科正式挂上“奉省省属国有企业”的牌子,还需要经过联合工作组详细的项目评估、审计、法律文件拟定,以及省政府常务会议的最终批准等一系列流程,至少要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

    但,大局已定。

    2月9号,下午两点,省经贸委大楼门口。

    孙国强和刘学义并肩走出,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我们先走了,你啥时候回兴宁?”

    孙国强回头,看着身后不远处的江振邦。

    “我也快,两天后吧。”江振邦笑着回应。

    “等你回来,再给你庆功。”

    孙国强感慨地拍了拍江振邦的肩膀,没多说什么,便和刘学义一道,坐上了返回兴宁的专车。

    来的时候,两人忧心忡忡,如履薄冰。回去时却是意气风发,扬眉吐气。

    这次能从省里虎口拔牙,硬生生留下了兴科三成的股权,已是好得不能再好的结果了!

    而这份功劳,九成都在江振邦身上,甚至,江振邦还梭哈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孤注一掷。

    所以,庆功是必须要庆的。

    但仗打完了,人情世故的收尾工作才刚刚开始。

    之前,方省长带队去兴宁视察之时,江振邦许诺过要给省里各部门领导送些果酒。

    如今事情办妥,年关将至,正是落实此事的好机会,所以江振邦要在奉阳多停留两天。

    省经贸委的孙利群、省国资局的李卫民、省体改委的王承平……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