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不能只讲技术,还得讲政治! (第2/3页)
,山头主义和派系苗头的出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眼下的兴科集团,除去两家子公司不算,本部内的团团伙伙也已经初具雏形。
第一派,是陈玉彬、王辉、何文明、高志远等锦红厂的老领导班子,以及由原锦红厂技术骨干和老员工组成的“锦红派”。
他们是兴科的基石,忠诚度最高,亲眼见证了江振邦如何将一个濒临倒闭的烂摊子,奇迹般地打造成如今的明星企业,对江振邦这个董事长极为拥护和信赖。
但他们的短板也同样明显,学历不高,知识结构老化,让他们去搞一搞小家电生产、组装一下VCD还行,真要让他们去搞核心网、搞数字通信,那就是赶鸭子上架,力不从心了。
另一派,则是“奉大派”,或者说,是江振邦的亲信派,他们是冯子豪、萧潇等江振邦的朋友、同学,以及奉阳工业学院的师生们,这是江振邦的嫡系部队,也是他一手培养的班底。
这批人天然与他这个董事长紧密绑定,大多在各个部门担任中层干部,是兴科集团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忠诚毋庸置疑,能力也是足够的,但缺点也同样存在,那就是普遍年龄不大,工作资历尚浅,还需要时间去成长和历练。
而现在,第三个山头,已然悄然崛起。
那就是以郭长友为首,江振邦用高薪从各大名企挖来的精英组成的“精英派”。
不叫小灵通派,是因为小灵通项目组中,也有些锦红派和奉大派的人在里面。
精英派的这帮人个个名校毕业,能力高超,工作经验丰富,工资和能力,都是兴科集团里最高的那一批。
他们是兴科未来的希望,是三驾马车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但同时,他们也是最桀骜不驯、最难管理的一群人。
眼下锦红派、风大派、精英派这三派之间还算和谐,没什么大矛盾。
而且锦红派和奉大派,这两派正在趋于融合,没有什么明显的色彩。
精英派虽然野心勃勃,但目前只是在小灵通研发领域一枝独秀,大家处于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
不过等未来小灵通被量产出来,精英派以及通信与信号事业部的话语权得到增强,那时就该有冲突了……
江振邦对这些自然心知肚明。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党外无党,帝王思想。
一个团队内部,有点派系之争,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没有,那才叫不正常!
江振邦的工作,不是去消灭山头,而是做好那个最高处的平衡者,让这些派系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把兴科这艘船推向更远的大海。
而郭长友屡次越级的行为,还是巧妙需要敲打一下,不能太过分了。
但人家眼下毕竟取得了大功劳,未来还要指望他卖力,江振邦不能批评,连委婉的批评也不可以,只能采用语言的艺术了……
“原型机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今天,咱们迈出了这一步,非常值得庆祝,但别忘了我们的目标啊,兴科准备做出一整套小灵通无线市话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的,现阶段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跟我讲一讲吧。”
江振邦换了个话题,决口不提郭长友越级汇报的事,仿佛他刚才只是随口一问,转头问起了小灵通研发后续的难点和所需资源。
他是要争取把省委扩大会议上跟领导们吹的牛逼实现的。
兴科不仅仅要成为一个消费电子厂商,而是要借着小灵通这块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跳板,一跃成为能与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