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8章 中枢领导也要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8章 中枢领导也要来? (第2/3页)

地陈述:“我很确定,自93年全国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兴宁市的国企改革工作,是可以作为我们奉省各县区级标杆的,不止是兴科集团一枝独秀,而是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兴宁市原有十五家县属国营企业,原有在册职工4156人,和全国大多数县市一样,起初均三角债缠身,工资都发不出来。”

    “但经过这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合并重组,现在还剩下十二家。抛开发展迅猛的兴科之外,剩下的十一家企业,也没有一家倒闭,现已全数脱困,”

    “截至上个月,兴宁市实际国企职工人数已经突破了7157人。”

    “在我省都在为下岗职工安置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兴宁市的国企改革,非但没有制造新的失业,反而净增了三千多个就业岗位,这还不包括国企之外,其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所间接带动的就民营经济……”

    “你讲的这些数据我都知道。”

    祝铁成打断了方清源的发言,又赞扬道:“兴宁市的国企改革工作,哪怕在全国范围,也是非常亮眼的,这个小江董事长也是兴宁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的成员吧?”

    方清源的眉头舒展开来,缓缓道:“对,这些都证明了,小江董事长有着超前的商业眼光、有着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刻理解,也有一定的宏观经济视野。”

    “这个综合能力,在年轻干部中都是全国少有的。如果他不是心怀抱负,而是单纯为了个人财富,以兴科现在的势头,他想成为一个亿万富翁,甚至十亿富翁,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他没有。”

    “在这些前提之下,他讲的那些宏伟蓝图,金书记、我,还有我们省委、省政府的其他同志,都比较期待,想要探索一下。”

    方清源说完,电话那头,祝铁成短暂地沉吟了片刻,声音再次响起时,似乎带了些许追忆的味道。

    “说起来,兴宁变化的源头,还是小江写的县域经济调研报告。我最近让总院政研室的同志们又调出来看了一遍…二百七十多张照片,每一张都拍得很生动,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带着思考去取景。有从高处俯瞰的全貌,也有深入街巷的特写。”

    “看着那些去读文章,图文结合,把一个县级市的生机和沉疴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数据扎实,条理清晰,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给出的对策因地制宜,既有针对性,也有普及性,兴宁市当下的发展,也印证了报告中对策的正确性……以小见大,这个年轻人确实不得了啊!”

    方清源心中稍定,顺着话头接了下去:“是的,王志成部长还在常委会上夸过他,说江振邦年纪虽小,但做一个县长已经绰绰有余了。”

    “是个人才,难得的人才。”祝铁成先是给予了高度肯定。

    这让方清源的神经略微放松。

    可紧接着,祝铁成话锋陡然一转,冷不丁地问:“可我还听说,他在你们省委扩大会上,又讲历史包袱,又谈财政贡献,言辞很激烈啊,具体怎么回事?”

    来了!

    终究还是来了!

    方清源最担心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

    是谁把话递上去的?现在追究这个已经没有意义了,二十个省部级领导都参加了那天的扩大会,想瞒也瞒不住!

    方清源早有准备,面对这记突如其来的重拳,他沉默半秒,便将腹稿脱口而出:“这个情况确实是有的,他当时讲了一些话,很不妥当。”

    “不过,这也是事出有因。因为当时会议的核心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