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6章 理论与实践 (第3/3页)
忙把霍旭拉到一旁,声音压得更低了:“你待会进去的时候要注意你的表情,千万不能露出这样的表情知道吗?”
“什么表情?”霍旭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闻天晴:“同情又怜惜的表情。”
霍旭不解:“为什么?”
闻天晴停顿一下,不知道算不算多此一举。
“我个人理解,也是我这八年来的经验与想法,若是有什么冲突的地方,你就当做没听见。”
“好。”
“首先你露出同情的表情,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借着你的同情,进一步提出要求,比如诉苦哭惨,让你更加同情他们,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利益,甚至用自己的钱与贴补他们。第二种,那就是自尊心比较强的家庭,面对这样的同情,他们面上不会说什么,可,心底深处是刺痛的,是难以启齿的,甚至觉得自己命运怎么会比平常人苦这么多。想要开口,更加不知道怎么开口。”
“这会不会太绝对?”霍旭眉头微蹙,他有点不大认同:“天晴,我觉得你混搅了‘共情’与‘同情’的核心边界,人际沟通与干预中,反复强调,‘同情’是自上而下的俯视,带着‘我比你幸运,我来怜悯你’的优越感。这确实会刺痛自尊霍催生依赖。‘共情’就不会了,这是一种平等传递感情的共鸣。”
闻天晴沉默半晌,看了霍旭认真严肃的表情,“同情与共情,理论上分得清,实际上呢?”
霍旭:“也许我的实际经验不够,但,我相信我能处理好。”
闻天晴:“那就好。”
她没有继续跟霍旭争辩。
没有什么好争辩的。
在基层工作时候,很多新手容易把太多人把“共情”做成了“同情”。
这些人对于别人的情绪都格外的敏感,稍微有点不对,要么涌上来,要么就退避三舍。
所以闻天晴自有自己一套风格,把握好最基本的边界。
“时候也早,不能太晚了,耽误人家休息。”
这些人都是上个礼拜约好时间下来的。
敲响房门,桓子爱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