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针锋相对 (第1/3页)
周顺觉得他被眼前这小子讽刺了,可惜没有证据。
很显然一个高校的辅导员,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不算上位者。
但他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因为隐隐觉得乔源说的竟然有几分道理。
这也让他对乔源的观感更差了几分。
这小子是真半点面子都懒得给他这个辅导员啊!
一股无名之火,突然就蹿了上来,好在一向擅长忍耐的周顺还是强行压了下去。
总不能在学校外头跟自己学生吵起来。
对于有上进心的周顺来说,真这么做了,几乎等于履历上的污点。
只是也没了心情再跟乔源讲道理,于是两人默默地朝着新闻学院那边走去。
这样挺好,回到了乔源最习惯的节奏。走路的时候没有人在耳边唠叨就可以用这些时间去思考论文的写法。
其实动手写论文之前,他就开始回忆读论文时的感受。
发现有些论文读起来很容易就“陷”进去,不由自主的开始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
有些论文读起来却无法让他产生共鸣。
乔源由此得出结论,数学论文除了那些必须遵循的格式跟用词之外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比如证明过程也需要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适当引用图片搭配文字,能够比纯文本高效数倍,对重要定理进行包装,并指出应用场景更具备说服力……
甚至还有些小技巧,比如在某个证明过程中建立逻辑对话,完全可以DISS一些浪费过他时间的水货文献……
比如顺带着构建一个人家证明东西的反例。
也就是传说中的文献批判性引用。
至于这样会不会得罪人,并不在乔源的考虑范围。
在跟着苏教授研究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乔源对这类毫无营养,甚至有明显错误的水论文深恶痛绝。
标题跟摘要看起来高大上,很有东西,于是耐心细致往下看到某个定理或引力的证明过程,却让乔源想打人的论文比比皆是。
尤其是乔源的英语可以说一窍不通,很多英语文献又是必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