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师门情谊 (第3/3页)
说起来,这小子从江大离职也不是坏事,现在大概也是知道导师去了之后,学术界没人无条件护着他了吧?
只是想到导师,谭景荣脸上闪过一丝悲色。导师走的太早了,才七十三岁。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年纪很正常,但陈老毕竟是院士,明明每年都有详细体检的……
哎……
想到曾经导师的音容笑貌,谭景荣心更软了几分。
罢了,既然小师弟这么着急,他就先帮着看看吧。
于是抬手拿起鼠标,点开了邮箱,很快就将苏志坚发来的两篇论文下载到了电脑上。
谭景荣没看苏志坚的译文,而是直接打开了乔源原版的论文。
再他看来,苏志坚就是在做无用功。哪有导师帮着学生翻译论文的?想投国外的期刊,当然自己去写英语论文才行。
所以他的想法也很简单。
如果这篇论文能入得他的眼,他就多花费些精力做深度润色。
如果论文一般,那他就再苏志坚译文的基础上做一些更精准的修正就好了。
两者消耗的精力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后者只需要保证术语足够精确就足够了;前者则需要用逻辑连接词重构很多段落脉络,以保证数学思想的连贯性。
不过才刚刚看了论文的标题,谭景荣便不由得有些意外。
《随机共振在凸优化中的涌现:噪声强度对Langevin扩散收敛速率的共振效应分析》
这不是小师弟一直想要突破的东西吗?
说实话,两人之间最大的矛盾就在于谭景荣一直觉得小师弟在数学研究这块有些异想天开了。
理论数学的理想世界所追求的东西本就跟现实世界不是一回事。
大家都在想办法让数学更为精确跟光滑,苏志坚却总想着进入更多的变量。
的确这更贴近真实世界,但这是数学,主动拥抱离散、粗糙、噪声,就意味着复杂度的疯狂飙升!
更意味着可解释大幅度降低,很多结论都变得不再干净,甚至现有很多数学工具都不能再使用!
这不是乱弹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