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本质是话语权 (第1/3页)
有种说法,互联网最大的优点跟缺点之一,都是言过必留痕。
很多当事人压根不记得曾经说过的话,互联网都能帮人记得明明白白。
这其实会让人很不知所措。
可以想象一下,四、五十岁的中年老登,突然收到一张截图,里面是二十多年前的QQ签名,能有多尴尬。
但对于正想要探究那段历史的乔源来说,这是个大优点。尤其是乔源还很会使用网络。
短短两个小时,他几乎把当年所有参与论战的发言都找了出来。
大概还原了当年这场骂战的全貌。但让乔源感觉可惜的是,身为旋涡中心的当事人之一,这位陆院士几乎没有出面公开发言。
但还是有些脉络可循的。
这场骂战起自一个世界拓扑数学难题被解决前夕。
没错,就是庞加莱猜想。
那位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的邻国数学家佩雷尔曼,将自己的论文发给了十多位数学,其中同时包括了袁老跟陆院士这师徒两人。
同时因为佩雷尔曼的初稿证明过程跳跃度很大,不能算完整的证明,于是双方都分别开始了帮助佩雷尔曼做论文补全的工作。
这一过程中,双方的出发点明显是不同的。
简单来说这位陆院士跟其合作者出发方向是对佩雷尔曼的证明做补全跟完善,袁老则带领另一个团队执着于进行几何化猜想。
大家差不多同一时间宣布完全证明了庞加莱猜想。
在袁老看来,佩雷尔曼的工作虽然很重要,但公开发布的论文并不完善。尤其是他邀请对方将论文发表到期刊上,却没有回应。
他们也做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应该属于共同证明。
最后主流数学界还是认为佩雷尔曼独立解决了这个问题,并认可了陆明远及其团队对论文所做的补全工作。
至于骂战中其他部分,一直没有人提供明确的证据,最后这场纠纷在许多人调解之下,不了了之。
但影响自然还是有的。毕竟两人都是华夏数学微分几何的大佬,门下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