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4章 盔甲、火药 (第1/3页)
“公子你看,这就是现今我大明还有鞑虏、倭寇等的各种制式盔甲。”
在一间样品研究室里,栗铁金向夏华展示和讲解着目前东方主流的盔甲。
“好,劳烦栗先生你好好地说说。”夏华认真地看着、听着。
先说头盔。明军用的比较多的是八瓣帽儿铁尖盔,夏华当初在吴家当家丁时就戴着这种,此盔不但外形威武美观,也设计合理,能有效保护士兵们的头部,夏华的扬州团练肯定是要全面普及的,哪怕是辎重兵,也要人人戴盔。
再说铠甲。铠甲的材质有铁、皮革、纸、棉、藤、竹等很多种,做出来就是铁甲、皮甲、纸甲、棉甲、藤甲、竹甲等等,其中,皮甲防御上限较低,纸甲挡不住近距离重武器的攻击,棉甲只能防箭矢远距离抛射,藤甲竹甲防御力较差,锁子甲不耐穿刺,综合性能以铁甲最佳。
铁甲的综合性能是最好的,尽管山地泥泞等作战环境穿铁甲不方便,但必须承认,铁甲对冷兵器的防御性能是最佳的,对早期的和不精良的火器也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此时的明军有个披甲原则:骑兵穿戴铁盔甲,步兵穿戴纸盔甲,就连戚家军也是如此。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铁盔铁甲太重,骑兵有马,还能撑得住,步兵就靠两条腿,穿戴铁盔铁甲很不方便;
二是明军的骑兵主要在干燥少水的北方作战,铁不易生锈,步兵主要在潮湿多水的南方作战,铁容易生锈;
三是骑兵比步兵“金贵”得多,所以骑兵的待遇自然要比步兵高档得多。
明军一支部队能拿多少军饷要看皇帝和兵部批复的兵额,分为步军和骑军,九镇边军的惯例是步兵每月军饷一两五钱银子再加五斗米,骑兵除了这些,每年还有战马的草豆饲料银二十四两和一套盔甲,步兵们撑死了火枪手配发棉甲而且是没有甲片的纯棉甲,其他人有个罩甲或鸳鸯战袄就是天上掉馅饼了,骑兵们至少是布面甲,阔气得很。
明军的布面甲又称“暗甲”,在外观上看起来很像清军的棉甲,实则截然不同,布面甲只是把铁制甲片内置,外面覆盖一层棉布,再以泡钉固定,仍属于铁甲。
所以,明军的骑步军名额向来是各军镇争抢的焦点,麾下一万步兵和一万骑兵都是一万兵力,但得到的经费相差太多了。
“栗先生,一套质量过硬的铁甲成本多少?”夏华问栗铁金。
栗铁金想了想,回答道:“至少二十两。”
夏华嘴角抽了抽:“真贵啊!”
栗铁金点头赞同:“好货不便宜,铁甲既最好,肯定也最贵,公子,我们可以折中一下,一边制造铁甲一边制造辑甲,铁甲优先供应一线部队,辑甲装备给二线部队,逐步完成更替。”
“哦?辑甲?”
栗铁金讲解道:“辑甲是戚家军当年普遍装备的,这种铠甲的材料是棉、纸、生牛皮等,属于复合甲,能像铁甲那样在远距离上对枪弹有一定的缓冲防护作用,相当于铁甲的代替品,并且比铁甲轻一些,不会生锈,工艺简单一些,成本便宜一些,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