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义卖前夜与高光时刻 (第2/3页)
负责)。最好也让周大姜、吴双柳加入(将功补过,改变看法,他们人缘不差)。地点定在学校后门小巷,时间周六下午。至于孙主任……我们需要一份详细的、态度诚恳的‘申请书’,强调这是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保证一切听指挥。或许可以请王先生帮忙递话。”
苏清墨沉吟片刻,果断道:
“好!分头行动。我去找李静珊和女生们,你去和谢安平、周大姜他们沟通。务必一次说服孙主任!”
接下来的几天,一场秘密而高效的组织运作在高二(丙)班悄然展开。
说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周大姜、吴双柳起初犹豫,但在林怀安“这是证明我们也能干正事的好机会”的鼓动下,最终积极加入。
在小范围核心会议上,林怀安结合前线见闻(模糊处理),真诚阐述想法,尤其是“咱们每个人省下一根冰棍钱,或许就能为前线的士兵多换一发子弹”这样实在有力的话,迅速凝聚了共识。
义卖的“立项”顺利完成,真正的挑战——说服“终极BOSS”孙主任,即将开始。
四月十七日,周六午后。
说服孙主任的“项目路演”堪称硬仗。
林怀安、苏清墨、谢安平三人,带着详尽的“义卖劳军活动策划案”,走进低压的训育主任办公室。
孙主任劈头盖脸一顿训斥:
“不务正业!哗众取宠!还嫌麻烦不够大?”
林怀安深吸一口气,稳住心态,条理清晰地回应:
“孙主任,上次是私自行动,是错误。但这次完全不同!我们是正规申请,一切活动在校内指定地点、课余时间进行,绝对遵守校规!”
他上前摊开策划案,指着清晰的流程、管理和监督条款,“您看,所有款项公开透明,最终用于支援前线!这是学生爱国心的体现,也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实践课!我们想做阳光下的担当,不是阴影里的胡闹!”
苏清墨和谢安平从旁补充保证。
僵持中,国文教师夏宏伟先生恰巧进来,捻须对孙主任说:
“孙主任,学生有这份心,殊为难得。上次胡闹,此次确是正道。引导得当,于校风、于学生品格淬炼,未必不是好事。堵不如疏啊。”
最终,孙主任勉强同意,但严格限定了时间、地点,并派训导员全程监督。
“项目,批了!”
真正的考验在筹备和执行。
倡议发出,响应热烈。
同学们纷纷捐出旧书、杂志、文具、手工艺品。
李静珊带领女生赶制精美绢花、刺绣;屈克斌等男生做出精巧的木制武器模型。
林怀安捐出了原主充门面的精装小说,甚至忍痛贡献了那支随他穿越的金色记号笔,觉得让它在此发挥价值更有意义。
四月十七日午后,学校后门小巷变身“创意市集”。
旧课桌拼成摊位,铺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