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43章:宿舍生存法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43章:宿舍生存法则 (第2/3页)



    这就是 “非暴力沟通”的雏形。

    正在洗脚的王韭聪愣了一下,撇撇嘴没说话。赵冬青则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一场可能爆发的冲突,消弭于无形。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一个熄灯后的夜晚。

    一只老鼠窜过房梁,碰掉了墙角堆积的杂物,发出巨响,吓得几个同学惊呼。

    宿舍唯一的那盏昏暗电灯开关绳也断了,黑暗中一片混乱和抱怨。

    “妈的!这破屋子!连个灯都修不好!”王韭骂道。

    “明天找校工,又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

    孙书圣无奈地说。

    黑暗中,林怀安默默起身。

    他凭借记忆摸到开关处,掏出随身携带的、用油纸包好的几样简单工具(这是他穿越后养成的“有备无患”的习惯)。

    他摸索着检查了线路和灯口,发现只是灯头接触不良和开关绳结脱落。

    他凭借中学物理知识和手电筒(谎称是“洋火匣子”的放大版)的微光,徒手将电线重新接紧,并打了个牢固的绳结。

    “啪嗒”一声轻响,灯光重新亮起!

    昏黄的光线照亮了宿舍,也照亮了舍友们惊讶的脸。

    “怀安兄,你……你会修这个?”

    赵冬青瞪大了眼睛。

    “以前见人弄过,试试看。”

    林怀安轻描淡写地回应,收起工具。

    这一刻,他不再仅仅是“新来的”或“成绩好的”,而是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价值的人。

    就连王韭聪,看他的眼神也少了几分轻蔑,多了些许诧异。

    低调地展示实用价值,是融入集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林怀安意识到,被动应对不是长久之计。

    他决定主动出击,引导建立宿舍秩序。

    他想起现代管理中的 “参与式决策”。

    第二天傍晚,趁着大家都在,他拿出几张草纸和一支铅笔,语气平和地提议:

    “兄弟们,咱们八个人住一起,图的是个安静,能休息好,学习好。

    老是这么你碰我磕的,谁也安生不了。

    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一起商量个‘宿舍公约’?白纸黑字写下来,大家都按规矩来,省得天天为小事拌嘴。”

    这个提议很新鲜。

    王韭聪狐疑地看着他:

    “公约?什么公约?”

    “就是大家一起定的规矩。”

    林怀安解释,“比如,熄灯后尽量保持安静,洗漱动作轻点;个人物品未经允许不动;值日排个班,轮流打扫卫生;打开水轮流去……这些都是小事,但定下来,大家心里都有数,矛盾就少了。”

    他没有直接抛出自己拟好的条款,而是引导大家发言。

    “我觉得晚上十点后不该大声说话!”

    孙书圣第一个响应,他常被干扰。

    “打水可以轮流,公平!”

    家境差的同学赞同。

    “值日我同意,但别安排太勤。”

    王韭聪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林怀安认真记录着每个人的意见,适时协调分歧(“值日可以一周一轮,但周末大扫除一起干”)。

    最终,一份凝聚了八个人(至少是表面)共识的 《致诚斋(宿舍自命名)公约》诞生了。

    林怀安用工整的楷书抄录了一份,贴在门后最显眼的位置。

    公约的建立,将潜在的“你 vs 我”的个人矛盾,转化为了“我们 vs 混乱”的集体问题。尽管执行中肯定会有折扣,但有了这个框架,争执便有了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