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对手降价打压?罗阳反手杀入童 (第3/3页)
几个图便宜的顾客在为了一块两块钱讨价还价;罗阳的“青春派”系列,吸引着追求时髦的年轻人;而“向阳牌”的经典款和童装专柜,则围满了真正有消费力、追求品质的顾客。
赵四的价格战,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他被罗阳用一套组合拳,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眼红地看着罗阳的生意越做越大。
危机解除,但罗阳心中的警钟却敲得更响了。
经典款、时尚款、童装款,三条产品线并行,对布料的需求量和种类都呈几何倍数增长。
南海第一纺织厂的王科长,最近打电话的态度又变得“热情”起来,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最近原材料紧张,下一批货的价格,可能“需要再商量商量”。
“想再敲我一笔竹杠?”罗阳放下电话,脸上泛起冷笑。
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咽喉,被同一个人卡住两次。
他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坚不可摧的供应链壁垒!
这一次,他没有再去找王科长,而是直接绕过了他。
罗阳整理了作坊未来半年的布料预估需求——那是一个足以让任何纺织厂厂长心跳加速的庞大数字。
他揣着这份预估单,以及作坊的纳税证明和他在红星厂的身份证明,开始了他的“厂长围猎”计划。
他的目标很明确,三家不同类型的工厂。
第一家,是邻市的一家大型国营纺织厂,规模比南海第一纺织厂还大,但最近效益滑坡,正愁没有大订单。
第二家,正是给赵四供货的那家生产化纤面料的私营小厂,技术灵活,老板有冲劲,但规模小,资金紧张。
第三家,则是那家专门生产高档纯棉布,给“向阳牌”童装供货的小作坊,品质顶级,但产量一直上不去。
罗阳没有同时约见他们,而是玩了一手漂亮的时间差和信息差。
他先见了国营大厂的李厂长。
“李厂长,这是我们未来半年的订单量。”罗阳将预估单推了过去,“只要您能保证质量,并且给我一个比市场价低一成的价格,这份订单就是您的。而且,我们是长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