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未来前瞻 (第2/3页)
草草的翻阅、研究了一番;其中所记载的大部分都是骑兵的训练、运用方法。这其中的原因,则不仅仅是因为卫王杨爽偏爱使用行动飘忽、迅捷的骑军;而且还是因为在卫王杨爽的有生之年,其所经历、总督的所有战役大多都是与塞外突厥等夷族为主的铁血绞杀。
可想而知,塞外的突厥等夷族,其军旅均完全是以铁骑为主。与夷族作战,也必然是以骑为主、辅之以步军的战法。徐世业从草草的浏览了一下的‘卫王行军札记’中,仿佛也力透纸背的从中看到了少年英风、忠勇刚毅的卫王杨爽的雄武与豪迈!胆大心细、机智多变,则是‘卫王行军札记’的精髓所在。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黎阳,地处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中段、北岸。自古以来,黎阳的战略地位就十分的重要。其中的最大原因,就是由于黎阳地处于大运河黄河北岸的终端。从黎阳起往北沿运河逆流而上,可以直达隶属于渔阳郡、现在的天津港(这个时代的天津还没有行政的区划)的入海口。
在运输条件极差的古代,作为交通大动脉的运河其沿途重镇的战略地位可想而之。也许同样是考虑到在黄河以北的运输条件便利的原因?隋朝立国之后,就在黎阳的附近修建了几大国仓之一、可能也就仅次于‘洛口仓’的‘黎阳仓’。当然,仓储量极大的‘黎阳仓’,现在早已经变成了瓦岗的绝对‘屯粮之所’。
可能也就是因为在这种天下大乱、饥民遍地的情况下尝到了攻取大隋国仓‘甜头儿’的瓦岗?才确定了下一步兵进荥阳攻取东都洛阳、进一步拿下大隋的最大国仓‘洛口仓’的战略决策。自然,这里面也有表面上多谋善断、实际上却战略眼光稍显有些不足、往往会急功冒进的李密从中怂恿的原因。
现在李密的人生旅途才走了一半,这个时代的人自然是不可能知道他的人生终点会在哪里?但脑海中储存着固有的记忆的徐世业却了解:不管给杨玄感出了些好主意、还是出了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