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任重道远 (第1/3页)
黎阳城和黎阳仓,实则是一而二、二而一也。黎阳仓修建在险峻的大伾山北麓,以厚重的恍若城墙一样的‘仓墙’与黎阳城相连,只是相互之间有一段偏西南、东北走向的城墙相隔而已;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守城同守仓也同样是可以并行。
也就是说,黎阳城没有南门,只有东、西、北三门,南面与黎阳城相连的是规模尚比黎阳城还要大、‘依山为窖以仓名’的黎阳仓。‘窑以仓名’是说:掏窑洞为储粮之仓。因而,粮仓也必然是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大伾山的半山腰。这样一来,驻军对黎阳的防守,也就只有注重于于东、西、北三面;南面是背靠着险峻的大伾山,只要加以必备的巡视即可。
处此乱世,有别于赶回黎阳途中所见到的炊烟寥落、乞儿遍地的景象,黎阳仿佛还堪称兴旺;黎阳城内店铺林立,络绎不绝的寻常行人也少了几分菜色、多了一丝的笑容。由此,也可以看出黎阳城的最高首脑、瓦岗驻守在黎阳城的这位年轻的黎阳总管徐世绩,治理地方的能力也颇为不凡。
徐世业一行是过午时分进入的黎阳城。小三同守卫城门的瓦岗军城门官略作交涉,城门官也就派出了两名军卒护送乘载着杨集父女和杨集的那些‘宝贝’书籍、文具等的马车先行前往徐世业的个人私宅;而小三,则还需要领着徐世业前往黎阳城最高首脑驻节的所在地黎阳官衙。没有小三的领路不行啊!现在这位徐世业不是把过去的一切都忘了吗?
有自己的相貌作参照,徐世业自然是也能够大致的估计出自己这位亲兄长、徐世绩的大致相貌。事实上也不错,徐世绩除了身材较徐世业矮一些和粗壮一些、腮间多了一些微髯的面像成熟不少以外,外人一眼也就可以看出二人是一双亲兄弟。
面见到正高坐在官衙正堂书案后面处理军务、政务的徐世绩,徐世业以下属的身份礼毕呈上了带回来的、少女菲儿用米汤给重新对着茬口粘贴封上了封口、烘干的公文,也就仅仅是寥寥的应付了几句‘说总寨所下的军令都写在公文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