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兄弟共谋 (第2/3页)
当年两兄弟偷偷从家里跑出来形同造反的加入了瓦岗,就曾惹来了父亲徐盖的极大怒火,甚至都曾发誓此生再不与兄弟二人相见。而徐家的田产及其他的不动资财也均在曹州离狐,根本就无法随身携带得走,只能是廉价变卖。这种办法,对一贯坚持‘守好祖业’的父亲徐盖来说是根本行不通的。因而,即使兄弟二人亲往游说,亦难劝服父亲徐盖离开故里。
何况,家里的弟妹年龄尚幼、以父亲徐盖之思当极不适于效仿兄弟二人的‘造反’行径;而徐家所有的亲族亦同在曹州离狐,父亲徐盖亦绝不会轻易的舍弃一众的亲族。故而,这也是劝说父亲徐盖离开曹州离狐的一大障碍。
但出为人子嗣的孝心,徐世绩言说还是会派人前往曹州离狐送信给父亲徐盖,会尽力的陈明利害、劝服父亲徐盖尽早的离开故里,以免河北的纷乱状态波及到徐家、乃至于徐家的整个家族。
同时,徐世绩在书信中也不免隐晦的感叹:兄弟二人离家出来闯荡已经五年。但直到现在,也并没有创造出一个可以让父亲、亲眷、及一众族内长者堪可寄托未来的基础。故而,现在兄弟二人事实上也并不具备护佑父亲、弟妹、及家族得以万全的资格。
对于兄长徐世绩的隐晦暗示,徐世业也只能是抱以一种无奈的莫名心态。并非是兄长徐世绩及原来的那位徐世业才略不足、无法创建出一番功业,时也、运也!事实上乃是机缘未到而已。
人各有命,在这一点上,徐世业也并没有对秉性偏于保守、谨慎的徐世绩心存鄙视。毕竟,之前的大隋帝国还是一个恍若岿然不动的庞然大物一样的存在。即使是如愚公移山一样的锲而不舍,还是亦需子子孙孙挖山不止呀!
第二件事,自然就是关于徐世业要求徐世绩、想办法招揽原历史兴唐的另一位后世并不太知名的谋略大家郭孝恪这件事。
徐世绩在书信中讲:现在已经年近三旬的郭孝恪,其实与他早就经常的有书信往来;郭家与徐家原本就是通家之好,郭孝恪以往就与徐世绩趣味颇为相投。
但徐世绩认为:郭孝恪这个人思维极其的缜密,为人处事也十分的谨慎;也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那种人。故而,现在派人前去延请郭孝恪、陈明天下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