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贼不空手 (第2/3页)
事实上也都将是徐世业未来逐鹿天下的最基本班底,是徐世业欲想大有作为的最根本保障。因而,徐世业与之相处自然是不能像对待司马长安那样的耍尽心思,而是完全采取的是以诚相待、用之以长。
在原历史隋、唐交替的这个时期,事实上乃是民风最为开放、一些相对迂腐的观念最为淡薄的时期。解释的更为具体、直白一点儿,那就是:男、女之间的界限并不太严苛,而忠君观念也并未在上层社会达到根深蒂固的高度。甚至,世人对这一公一私两方面的理解尚要较秦、汉时期都要宽泛得多。
故而,像汲郡、长平这两郡的原有主官和辅官,在被徐世业攻取之后还能够继续的履行原的有职责、就恍若重侍新主一样,也就并不算太过奇怪了!
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几十年、不足百年以前的南北对恃以及再往前延伸的‘五胡乱华’时期,整个中原大地国度林立、帝王走马灯似的更换,就如市井俚语所说的:皇帝轮流坐,今日到我家。自然也就使得世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完全长期、统一的效忠对象,也就相对淡漠了忠君的观念。
而民俗的开放,则是源于塞外夷族争相恐后的大肆涌入中原,而且还长时间的窃据、主导着整个社会的走向,自然相应的也把夷族偏于开放的民俗、民风带到了中原大地。
就是到了原历史的唐前、中期,不是还曾经发生过唐高宗李治娶‘小妈’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把儿媳妇杨玉环给强行的占为己有的事儿吗?承然,这其中自然是存在着身为帝王者的无所忌讳而恣意妄为的因素。然上行下效,寻常民间的这些乱事儿,亦有可能是因行事者的没有知名度而未曾流传开来而已。
同丘孝刚所统率、从汲郡前来的押粮军会合后,接下来徐世业就秉承着了‘贼不空手’的原则,采取了‘急进急退’、‘迂回纵横’的战术,接二连三的先后突击了河内郡所辖的三座县城,把县城的仓廪、库藏搬拿一空,并尽可能的予以了开仓放粮、赈济贫瘠百姓。如此一来,徐世业采取的这种‘蚕食边角’、‘打了就走’的战法,弄得河内郡全境的地方主官们均是人心惶惶、胆战心惊,各个府城、县城也全部开始了城门紧闭、吊桥高悬的摆出了一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