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再赴考场 (第1/3页)
前往去面见房玄龄和杜如晦的途中,徐世业也一直就在绞尽脑汁的考虑着怎样去说服二人、又如何的去安排二人?对于这二位理政的大才、谋略的大家,安排的方式自然是要与李靖和窦琮有所不同。何况,在这之前徐世业对如何的安排李靖已经早就有所筹划,安排起来自然是可以信口拈来的比较恰当,现在也就是仅仅多出来一位窦琮来给李靖做助手而已。
可是对于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安排,却一时令徐世业颇费起了心思。像二人这等早已经有了出仕多年的经历,且杜如晦还曾经做出过不屑于屈居县治小吏、飘然辞官而去的事,让二人居于凌敬之下肯定是极不合理、也无法令二人满意。
但凌敬的汲郡总管府长史已经是军中文职的最高职位,也不可能让凌敬把职位礼让给二人。那样做,徐世业无疑是会弄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可是,现在又是以开拓基业为主的战乱年代,军旅之事要高于一切;且徐氏两兄弟也并未拥有着偌大的后方根基。故而,也就使得徐世业根本就无法做到:给予原本就是文人的二人安排出来一个位高权重、可以大展才华的施政职位。
缺乏人才时想得到人才,人才来了却又不知道怎样去安置!这身处于最高位置、第一人的‘活儿’,还他奶奶的真不是人干的!想得头昏脑胀的徐世业,不觉在心里暗自的怨怼着、咒骂着……。
但想不明白也还是要去想,没有办法去安排也要创造办法加以安排!而且还必须要安排得恰如其分。这,确实也是身为一言而决的‘上位者’所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否则,即使是安排得稍有不合理的地方,就都有可能会造成绝顶人才的流失、甚至会因此而便宜了对手。
果然,当徐世业到来时,不知道之前又刚刚从那里转悠回来的杨集、凌敬、房玄龄、杜如晦四人,此时正坐在凌敬在府衙处理日常事务之所的外堂饮着茶、兴致盎然的相互之间叙着话……。
这人和人可真就是不能比呀!我这一天忙得晕头转向、腰酸腿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