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四章 旁观者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四章 旁观者清 (第1/3页)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古今皆同。何况,这个时代的文人,普遍还存在着那种‘诸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诩高人一等的清高心理状态。因而也就急于的想表现出来自身的能力,借以来诠释不负别人对他们的尊敬。这也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在刚刚接受了徐世业的邀请后,马上就主动予以献策的原因。

    虽然徐世业口中是在忙不迭的对二人不吝褒言的加以赞誉,但他心里也明白:这个时代的文人也常常会出现想当然的‘闭门造车’情况。这一方面是由于古代交通条件极差,无法对具体的人文、地理条件了解深入的原因。而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着自命清高的文人自以为是的原因。

    故而,虽然徐世业也不得不承认房玄龄所说的计策设计得不是一般的的高妙!但他也还需要派人去对实地进行一番详细的查探。人云亦云的,谁知道邺城被焚后、三台有没有被夷为平地呀?

    在徐世业仿佛像是大脑和口齿分作两用似的,一面褒言赞誉着房玄龄和杜如晦、一面又在思虑着如何去安排实施房玄龄和杜如晦所设计的计谋的时候,半晌未开口的杨集,却在此时沉吟着问出了一个徐世业最不愿意从他口中听到的问题:

    “弘德适才言‘令兄、令嫂现今正在寻求博陵崔氏的襄助’,不知令兄、令嫂欲采取何法说服博陵崔氏?

    弘德可要知道,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本属一家,此族不仅是财源丰厚、且家族势力极大;人才辈出的崔氏,按学生默算:至今就已经诞生了数朝的二十几位宰辅之臣。故而,可以说王朝有起有落、有兴有衰,而崔氏却一直保持着长盛不衰。

    弘德亦不要以为崔氏曾出了如此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之臣,却无像吕望(姜子牙)、诸葛等一样的绝顶才慧之人出现。其实亦有,只是名头儿鲜为人知而已。

    南北对恃之时,强魏(北魏)就是在崔氏之族人崔浩的倾力辅助之下,才成就了偌大的局面;实则如今之朝廷,亦是始于强魏。据实说来,魏如无崔浩,就如蜀无诸葛一样的难成大的气候。似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