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过眼烟云 (第1/3页)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这,就是已成过眼烟云的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孟德文采亘古绝今的三子曹植所作的《铜雀台赋》。
举目远眺,当年曾为数朝都城的繁华城府邺城早已不在,留下的也仅有占地甚广、恍若三座土山一样、黑沉沉伫立在那里的铜雀、金虎、冰井‘三台’的遗迹。自然,‘三台’原有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也早已经伴随着当年焚烧的大火而化为了灰烬。一切的一切,现在所能显现出来的皆是人迹罕至,一片荒芜、苍凉的景象……。
均是用沙土夯就的‘三台’,据传说当年乃是以墙为基的建在邺城西城墙的北部。金虎台在南、冰井台在北、铜雀台居中,由南到北一字排开。当时的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金虎台和冰井台分别高八丈,金虎台上有屋百九十间,冰井台上有屋百四十间。
‘三台’内各设有一座冰室,每室内有井数眼、深达十五丈,内藏有冰块和石墨,又有栗窖、盐窖等广贮食用之物以防不虞,颇有一派‘深挖洞、广积粮’的样子。‘三台’彼此之间相距六十步,上有两座浮桥式阁道相连接,‘施则三台相通,废则中央悬绝’。
当然,经历过当年隋文帝杨坚下旨的一场大火之后,不仅是‘三台’的雕梁画栋,就是连邺城这座往昔的数朝都城,也同时变成了一片瓦砾的人踪绝迹。只有从荒草丛中的残垣断壁、坍塌的废弃城墙中,也许方能寻觅到一丝往日辉煌、兴盛的迹象……。
自然,经过了多年岁月沧桑的侵蚀、再加上其中的木制构架早已经化为灰烬的随风飘散,即使是目前‘三台’遗迹的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