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下需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下需搏 (第1/3页)

与不能孤注一掷的集中所有军力径直北进一样,徐世业也明白:拿下武安郡以后也并不适于集中所有军力全力的东进。在这一点上,暂时接受了徐世业两路出击安排的李靖,倒是同徐世业的想法一致。

    背倚太行、凭借中原大地西高东低态势上的优势向东蚕食、拓展,乃是作为一代军略大家的李靖所十分推崇的客观自然条件。何况,在整个河北烽烟四起、反隋豪强如雨后春笋一般此起彼伏的崛起这几年里,反而是太行东麓这一侧还比较安定,民生状况也相对较好。先取之,则也可以站在相对较高的起点。

    这也正应了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往昔山贼、流寇啸聚的太行山东麓(汉末黄巾的发源地、黑山黄巾的盘踞地),在隋末这个乱世反而是河北最为平静的地域。

    其实,太行东麓相对较为平静,如果往深层次探讨,则也有着其内在的原因。太行山东麓乃是当年北魏入主中原的首站立基之地,十六岁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进入河北以后,首先就立足于中山国(博陵)、并改中山国为定州(南北对恃期间的一代智者崔浩、可能就是此时随侍的拓跋氏),取已经在中原‘站稳脚跟’之意。

    故而,经过从北魏始相对安定的数百年经营、发展,太行山东麓郡、县的民生状况一直就比较平稳、富庶。

    而从徐世业对窦建德比较重视这个角度去考虑,也同样是不适于集中所有的军力都投入到东翼。如果徐世业在清河、渤海二郡就如瓦岗在虎牢关之下一样,与窦建德纠缠不清的相持不下,那就宛若‘丢了西瓜捡芝麻’一般,反而会因未能及时的攻取太行东麓的郡、县而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会大大的迟滞势力拓展的进程……。

    自然,之所以徐世业等刚刚赶到邯郸就已经开始运筹攻取武安郡以后的具体军力部署,其中也有在这月余的时间内、主持邯郸事务的凌敬早已经安排好了攻取武安郡的具体办法的原因。

    所谓有一利就有一弊。作为原本乃是山贼、水盗身份的王德仁和张升的部众,在战力上也确实是让人不敢恭维。然而,却由于这些部众大多均是本地人,被凌敬派往武安郡充任细作,却能够如鱼得水似的十分胜任。甚至,在这月余的时间里,潜入武安郡充任细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