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家无私 (第1/3页)
人固有自知之名。虽然来到这个时代仅仅近年的时光,就创造出来了令世人瞩目的骄人业绩。但徐世业也十分清醒的自忖,自己除了拥有着别人根本就不具备、得天独厚的千年知识积淀以外,就头脑和个人天赋才略上,甚至还要逊于这个时代的一些人杰,特别是原历史有着千古一帝美誉的李世民。而且,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改变、历史的车轮渐渐的偏离了原有的轨迹。徐世业这种先天上的优势,在逐渐消失的同时,原本所发挥的巨大功效也将会逐渐的萎缩……。
故而,表面上总是奇诡之思不断、奇兵突起的徐世业,事实上他在运筹去做每一件事之前,都已经是进行了一番长久的思考、经过了深思熟虑。
就此次的河东、关中之行来说,除了中间出现的某些意外变故、徐世业也不得不随机应变的加以化解以外,大致也都是按照着他预先所设计好的策略在运行着。
起程之前,徐世业原本是希望在河东、潼关之间,与现在毕竟还太年少、经验严重缺乏的李世民直接展开一场对决。并没有奢望一战就能够诛除李世民(抓到更会毫不迟疑的杀掉)的徐世业,肯定也是极其的渴望最低限度也要把刚刚崭露头角的李世民给打回原型。让李世民从此一蹶不振、对他闻风胆丧则最符合他的心意。
可是,河东之战中,却因徐世业的偶发奇想,一场地道偷袭战却意外的抓到了李世民事业征途上的死对头、也是最大的对头李建成。
抓到李建成的那一刻起,徐世业就已经开始运筹把李建成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必须要把李建成给放回去,则已经是徐世业抓到李建成那一刻起就做出的决定。必须要放,而且还要交换回来最大的筹码。这才是徐世业一直就筹划不断、冥思苦想的唯一一件事。
当然,徐世业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在着眼于未来,为李世民真正做到蜕变成为人中之龙预作着准备,准备迎接着未来与李世民的强力碰撞。
事有可为、有可难为。李家父子在晋地、关中的雄厚人脉基础,已经让下徐世业感到了对李氏的崛起束手无策。没办法,自忖脑筋并不一定比李世民转得快多少的徐世业,也只能是未雨绸缪的抢先预做准备、尽可能的促使李家兄弟的祸起萧墙提前爆发,让李世民在措手不及之下应变乏术。同时,徐世业也是想让李世民把根基扎得太深、实力积攒得太过雄厚。
另一方面,徐世业考虑到急则易乱,在敌对双方诸般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那一方行事过急,反而会因有所顾及不到而增加失败的几率。故而,徐世业也在李建成这件事上,同老谋深算的李渊(也包括以往他没有太注意、能量不是一般大的刘文静)推开了太极,先说潼关相会晤、后又说在河东交换人质。
其目的,徐世业就是要让李渊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应变时手足无措的出现昏招。而在李渊东扎一头、西扎一头的同时,徐世业也给自己预留出了大量的准备时间,能够尽量的做好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