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虎牢 (第2/3页)
军又可以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壮大自己。而关中听到这个消息,又必然也会解除对洛阳的围困。
这是一举三得的上上策。窦建德听了也是十分的赞同这个意见,于是立刻的决定采纳这个意见。然而,当窦建德在召开众将打算采用这条意见的时候,他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将领的反对,这些将领中的很多人接受过王世充的使者的好处,再加上由于唐军的避战不出,因此生出了对唐军的轻视,认为唐军不过如此,因此才全部的反对。
窦建德一向对待部将仁慈,因此很得手下将士的拥护,然而在这一次的军事会议上,一向仁慈的恶果终于体现了出来,那就是当所有的部将们都反对的时候,窦建德,居然不敢力排众议,坚定的贯彻着自己的决定,于是,窦建德便在众将的一片反对声中改变了主意,不但没有继续执行敬凌北上山西,进攻河东的计划,反而在众将的鼓动之下,下令全军拔寨前移,对虎牢关上的唐军施加压力。窦建德所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了他的这一决定,后来造成了他大军一败涂地,自己也被生擒、然后被杀的结局。
其实早在最初,李世民决定赶赴虎牢阻击窦建德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出了两手准备,一边当然是成功的挡住窦建德,使之不能援救近在迟尺的王世充,然后快速的攻下洛阳,令窦建德军无功而返,然而,身为唐军的三军主帅,李世民当然也会做最坏的打算,比如,若是由于王世充的坚决抵抗,洛阳一时难以被攻下的话,那么自己与窦建德相持日久,窦建德的军队,会不会发生变化,对于自己在战场上的本事,李世民很是自信,相信窦建德即便全军齐出也无法攻破虎牢这座险关,然而,若是那时窦建德并未攻关,反而调兵离开呢?
毫无疑问,李世民最想要看到的,便是窦建德直接的率军返回河北,到了那时,虽然他还会有一场远征才能成功的消灭窦建德,一统天下,然而,可以解除此时的危机,对于李世民来说,当然才是最大的胜利,问题是那时的窦建德,真的会就这样的掉头就走,而没有另外的想法么?
李世民清楚的知道,此时大唐的军队大半都在自己的手中,此时齐聚洛阳城下,而另一半则被李氏自家子弟李孝恭带领着,正在向南扫平割据势力,这样的话,大唐的境内其实极为空虚,若是窦建德放弃了虎牢关与唐军的对峙而改为攻击大唐境内的薄弱环节的话,无论是哪里,都会势必逼迫唐军回军,那么唐军这大半年来的浴血奋战,便都白流了。若是真的那样的话,无论李世民有多么的不甘心,都必须的调兵返回,否则的话,大唐自己的内部被敌人占据,那么即便是攻下了东都洛阳,也是得不偿失。
由于夏军的将士普遍的具有对唐军的轻视心理,因此对于唐军的刺探情报活动常常的没有防备,唐军的细作往往毫不困难的就能够得到夏军军中的情报,因此,当夏军刚刚有所动作的时候,窦建德在军中会议中所提出的计划,以及大部分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