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从龙 (第2/3页)
宫中对父皇不利,妄图挟持自己然后趁机进攻长安自立为帝!!这种话,李渊自然不信,不说秦王究竟会不会起这个念头,单说仁智宫,它不仅仅是一座行宫而已,它还是李渊所精心修建的长安外围防御线的核心枢纽,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也因此防御在附近的军队,皆是李渊最为信任的将领领军,这些人对李渊忠心耿耿,因此即便秦王想要挟持自己,也根本就没有机会。
所以,太子加强庆州杨文干的实力的行为,唯一的好处,就是扩大他在庆州地方上的实力,不过,由于太子这一次毕竟是为了自己的安危而考虑,因此即便事后暴露受到责罚的话,李渊对于太子的处罚也当然不会严重——而这,应该才是那些谋士们所建议中蕴含的真正含义,毕竟,太子之前就曾经由于违反东宫制度,擅自扩大东宫卫队的编制组建长林兵,也因此而遭到了自己的训斥,并且驱逐了作为长林兵将领的突厥勇士可达志,李渊自己都可以想象的出来,由于那一次事件的影响,谋士们若是再一次的提出相似的意见的话,太子建成必然会因为犹豫而拒绝,因此这些谋士们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哄骗太子建成,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由于太子的确没有反心,因此,李渊也的确打心底里宽恕了太子建成的过失,不过,对于那些谋士们擅自耍小聪明的行为,他却在心里牢牢的记住了,李渊从来就不是一个大度的人,在对自己的子女一方面就更是小心眼,那些东宫的谋士们,他绝对不会让他们好过就是了。
然后,就是尔朱焕与乔公山这两个人,也正是由于他们二人的前来揭发,才让李渊知道了太子违反律法擅自送盔甲给庆州都督杨文干的事,不过,这两个人也的确没有诬告太子谋反,而仅仅只是因为不敢承担违背法令,私自运送盔甲兵器的罪责,想要免于责罚而已,而他们的职责也注定了他们二人只是两个小人物罢了,李渊也不会过多的关注他们。
再然后,则是李渊派往庆州传达命令的宇文颖,当杨文干被杀之后,李渊经过重新的调查才发现,原来当他派出宇文颖向庆州杨文干传达消息的时候,由于宇文颖与齐王李元吉走的近,而齐王又一向与太子亲近的缘故。因此,嘱托宇文颖将仁智宫中所发生的事告诉杨文干,让他造作准备!而如今,杨文干是否是因为宇文颖泄露消息而产生误会,以至最终发动叛乱的,则已经不得而知。当然。与信任太子与秦王一样,李渊也同样不会怀疑自己的三儿子,齐王李元吉,而仅仅将他在这件事情上面的参与,看做是与太子关系亲密的必然做法。
而最终,则是一个名叫杜凤的庆州官员跑来了仁智宫,揭发了杨文干即将发动叛乱的消息,而且他的话果然在随后就被证实,杨文干——真的叛乱了!!
然而杨文干选择叛乱的时机却是如此的糟糕透顶。不提他几乎根本就没有做出任何的准备,就连他最为信任的的心腹属下,也因为事先毫不知情,而后来得知消息之后,由于不想背叛而最终将他杀死。此时细细想来,杨文干的造反,简直仓促的有些不可思议,那几乎是任何的一个阴谋家都不会去选择的必死的选项。然而,杨文干却就是那样的做了。难道他是疯了不成,不仅仅是李渊、李建成,几乎所有的人对此都摸不清头脑。
并且,当杨文干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