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七章 理想的尽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一十七章 理想的尽头 (第2/3页)

问过他,“为什么要下定那样的决心,为什么不乖乖的去死,以至于让所有的人为难!”

    她是这样对李世民说的:“你应该清楚的知道,大哥是一个好人,所以,如果你死了的话,以大哥的为人,是不会在为难所有秦王府的家眷的,甚至极有可能会在未来,让你的孩子们继承你的王位!既然如此,你又为什么一定要为了你的生命,而去让更多的人伤心呢?”

    事实上,之所以会说出那样的话,石青衣的本意当然并不是想要让李世民动摇决心,而是,不想让他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会因此接下来的这一场政变而后悔,李世民个性刚强,在战场上的时候还从来都没有向任何的对手屈服过,然而,这一次他的敌人,却是他的至亲,他那少年时期长兄如父的兄长,虽然在整个政变的计划当中,李世民已经尽可能的考虑到将政变的严重后果压低到最低,然而,计划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却往往都是会出现意外的,一旦事情有变,那么李世民极有可能不但会因此而杀掉他的兄长,甚至就连他的父亲的性命,也会因此而不保,这样的结果,真的能够在李世民的心里承受范围之内吗?

    石青衣并不能肯定,李世民在心中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也因此,如果未来,他会因此而后悔的话,那么还不如让他在此时就放弃所有的抵抗,乖乖的受死好了,那么至少,在他临死的时候,他都会认为自己的死是对家族的牺牲,虽然无奈,然而却是光荣的,石青衣并不希望看到的,却是另外的一种结果:虽然发动政变的得以活了下去,然而他那未来的所有人生,都将在悲伤与悔恨中渡过。

    若是那样的话,他倒真不如现在就死了算了。

    人类所发明的语言文字,其实是有着很大的缺陷的。因为人们的所思所想,当从口中所说出的时候,经常词不达意不说,在一些极端的时候,甚至会是完全相反的意思。然而,正如同石青衣极为的了解李世民一样。她也相信着李世民对她其实也是同样的了解,也因此,石青衣却并不认为,李世民会弄错的她的意思。而李世民,也的确如此。

    他是这样对石青衣说的:“是的,我承认,之所以在最后,我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固然有我畏惧死亡。不想就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的缘故,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我知道,此时的我的退让,固然能够大多数的人都满意,但是对于未来来说,这却是一个极为糟糕的选择!”李世民说道。

    “我承认。大哥是好人,可是好人的缺点。你与我应该都心知肚明,那就是心慈手软、优柔寡断,太平盛世的时候,大哥这样的人不失为一个明君,然而在这天下还没有完全被平定的时候,大哥这样的人。却极有可能会因此而葬送了整个家国,到了那时,即便你和我们的孩子们可以依靠着你们自己的力量而活下去,但是大哥的家人、父亲,以及所有李唐的亲族。却都会因此而遭到下一个胜利者的杀戮,就如同前朝皇室那样!所以,哪怕就是为了大哥,我也一定要这么做,甚至,不惜牺牲大哥的性命!”

    听起来,李世民的话很是矛盾,明明是为了保护,但却最终极有可能会造成杀戮,然而,石青衣却极为的明白他的意思,那就是,为了保护大多数的人,而只能牺牲另一少部分人!这当然是一个极为残酷的选择,然而在许多特定的条件下,当事人却别无选择。

    说起来,无论是李世民还是石青衣,此时却都已经对太子李建成断绝了希望,太子的确是一个好人,对待兄弟宽容,对待父亲慈孝,然而,御下不严,听凭手下之中的不法之徒胡作非为而往往不加惩处的行为,不单单已经让秦王李世民一系的部下吃尽了苦头,就是所有长安城中的居民也早已深受其害,对太子的尊敬也已经降到了冰点。这样的话,一旦北方的突厥大举入寇,或是南方的寇仲挥师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