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年夜(下) (第2/3页)
和那个小女孩,后面还有那个管家和两个侍女,至于其他人则坐的较远,另生了一堆火,围坐一旁。
经过交谈,李行之才知道眼前这个中年人叫崔知问,准备去就任长沙县令,随之路遇大雪,到此庙避,而那妇人为其妻子,郑氏,旁边女孩是两人的女儿。
崔知行对于李行之三人不这么了解,李行之也未多提,不过见其虽然气质、言语大异于人,不过心胸坦荡,隐隐有大家气象,不类歹人。当然,如果他见了先前的王秀才就不会这么想了。
庙内火光熊熊,热闹非凡,即便是寒风冷雪,亦挡不住热浪。几个豪奴早已经在庙前扫出一大片空地,燃起大火,按大唐的风俗,这叫做“庭燎”,如果是在坊院中庭,火光冲天而起,照的街上也是亮堂。众人拾来早已准备在一旁的竹竿,一节一节的放入大火中,竹节中空,烧起来“噼啪”作响,不时的爆裂出金红色的火星,看起来十分喜庆,这就是唐代的“爆竹”了。
虽然不像后世的声势浩大,但是更有了些气氛,一时热闹了不少。小狗蛋和那个精灵可爱的小女孩也一人拿了一根小竹子去烧,不时的嘻哈笑闹,颇有童趣。
爆竹还未有烧完,这时,几里之外的长沙城火光明耀,钟鼓齐鸣,正是“辞旧迎新又一年!”
燃烧起来的大火熊熊,直冲天际,热浪翻涌、火光耀得人脸红彤彤的,再加上不断传来的‘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实在是热闹喜庆!
众人听得城中传来的钟鼓宣鸣的声音,都纷纷立起身,小孩儿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叩头,嘴里说着诸如“福延新日,庆寿无疆”或是“福庆初新,寿禄延长”一类喜庆话。
李行之也是入乡随俗了,分别给张县令和王秀才行了礼,算是把两人当长者了。
而旁边的小狗蛋便跟随小女孩这里拜拜、那里行行礼,崔县令送了小狗蛋一本厚厚的《春秋》,在古代,送书也算是重礼,也是对小狗蛋的聪颖的喜爱,算是把他当做小晚辈了。
李行之想了想,不知道从那里摸出一只小小的玉蝉,送给了小丫头。小女孩摸了摸,玉质莹润,虽然在夜里看不分明,但也极为喜爱。
爆竹放完,李行之又从门后面弄出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大筒,众人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不过旁边的甲士在崔县令的授意下,也帮忙搬了起来。这些东西虽然大,却都不重,十余个,很快就被李行之等人搬到了离庙门较远处。
李行之将引线一根根的找了出来,然后给搬东西的甲士奴仆一人发了一根燃香,随之李行之一声令下,众人一起将引线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