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意大利参战 (第3/3页)
,仅仅是严密的包围。这样,奥地利人一定会派兵解围,我军可以以逸待劳,伏击奥地利人的援军,消耗他们的力量。“
”....?“苏霍姆利诺夫很惊讶,他没想到年仅13岁的公主殿下,头脑如此聪明,事实上,在普热梅希尔要塞作战的俄军将领也多多少少意识到了这种围点打援的战术:既然上面要求围而不打,那么总得找点事做吧,正好奥军不断的组织援军前来解围,于是他们有事做了。
也许是上帝真的抛弃了奥匈帝国,战争开始的时候,奥匈炮兵储存了大量弹药,但是却只储存了少量的备用大炮,根据不知道哪个将军提出的理论,大炮在未来的战争中不会有太大的损失的,更糟糕的是,奥匈帝国最大的兵工厂,斯科达兵工厂虽然产能还有富裕,却没有储存原材料,结果战争开始后,由于英国海军的封锁,兵工厂生产大炮的原材料迅速耗尽。
接下来,奥匈炮兵在加利西亚和巴尔干的战争中遭到了巨大的损失,这使得奥匈炮兵的大炮到意大利参战的时候近乎枯竭。于是,奥地利军队疯狂地搜罗一切还能打响的重火器来装备它的炮兵部队,那些没有制退复位器的老式火炮被重新下发到部队,甚至一门1861年生产的65毫米铜制山地加农炮也被拉到了前线。
这样,奥军在本土作战,虽然人多势众,枪支也不缺乏,但比起俄军,极度缺乏大炮。在这个时代,没有炮火支援,进攻将是痛苦地折磨。负责支援普热梅希尔要塞的奥军被迫以血肉之躯迎击俄军的子弹和炮弹,每天,一波又一波的奥军士兵倒在俄军的漫天炮火之下。
.........
安娜的身体恢复的很快,这得益于系统的改造,让安娜拥有了超越常人的恢复力。又过了几天,按完全好了,背后的伤口不但痊愈,而且连疤痕都没有,这让医生大为惊叹。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