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七章 立威 第一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七章 立威 第一节 (第2/3页)

大的计划,陈无咎到底是想要作些什么呢?没有人知道。

    ...................................................

    目前沙巴尔王国的局势发展有些失控,自家老巢里发生的这些小事,陈无咎暂时已经顾不上过问了,他遇到了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远征军在丛山峻岭间辛苦跋涉了两月,刚刚才到达北方战线,就面对了极有可能需要准备撤退的窘境。

    担任后勤官的陈无咎与远征军司令官科尔比.夏默,在长达三四个小时散步过程中,初步确定了远征军未来的行动方针。

    那就是讲出来很不名誉的保存实力,静观待变的办法。这个办法虽然下作,却是最为实用的策略,科尔比.夏默是职业军人出身,绝不是会为了一己虚名,不惜葬送远征军十几万士兵性命的愣头青。

    经过短暂的讨论,科尔比.夏默与陈无咎达成约定,由陈无咎设法准备足够多的内河驳船,停靠在格罗德诺附近的基利亚河支流待命。

    在必要时,船队能从基利亚河水道将大部分远征军士兵安全撤离战区。不用说,这自然是一个难度非常之高的计划,所以他们两人也是把这个风险极高的方案作为最后的一招应变对策,希望远征军的运气不会背到需要启动这个计划来救命的地步。

    此时,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阻止特兰斯瓦尼亚人增援部队开进计划失败的罗斯军,在经历了战后短短几天的沉默期之后,再次掀起了进攻的狂潮。

    感觉到明里暗里的阻力都在逐渐增加的罗斯人,舍弃了一切华而不实的战术套路,直接用出堪称最为残酷,当然实战效果可能也是最好的攻城战法。

    或许这种招数也只有从来不在乎别人评价的罗斯人才能干得出来。

    罗斯人出动大量军队,强行驱赶那些居住在首都维尔纽斯附近的沙巴尔王国平民离开自己的家园,随后将总数多达六十万的平民,作为攻城的第一波,向维尔纽斯这座有着一千六百年历史的名城,发动了整整四个昼夜不间断的强攻。

    尚在格罗德诺城等待粮食军需安置妥当的特兰斯瓦尼亚远征军,也在罗斯人的疯狂进攻开始后的第三天,接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亲笔求援信。

    看罢这封已然被信使的汗水和鲜血所浸透的求援信,科尔比.夏默思索了良久,召集起全体高级军官举行紧急作战会议,陈无咎作为远征军的后勤主管也一并列席了这次会议。

    西斯武士完成黑袍法师的押解任务之后,潜伏在后续的运输船队中返回了陈无咎的身边。靠着这些耳目灵通的哨探,罗斯人终于痛下决心使出绝户计消息,他知晓的时间比科尔比.夏默还要早了那么一点点,因此自打坐到自己的位子上,面无表情的陈无咎便一言不发。

    沙巴尔王国的存亡与陈无咎的切身利益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勉强来说,那些不幸死于战火的平民,还是隐隐叫他感觉到了一些兔死狐悲的哀伤。

    在罗斯大军的驱赶下,数十万手中只拿着一根粗糙木棍的沙巴尔平民,被逼去填平维尔纽斯城外的护城河跟壕沟。

    正当守军士兵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应对之时,年仅二十一岁的维多利亚女王表现出了惊人的决断力,下令督战队强迫驻守城头的弓箭手乱箭齐发,射杀城下的本国平民。原本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的平民自然是惊恐万状,许多人立刻转身逃跑,现场一片混乱。

    仅仅十分钟之内,连带被守军弓箭手射杀和慌乱人群踩踏致死的平民,便超过了十万大关。

    就此,骑士时代那种模式化战争终于走到了一个尽头,当战争剥去了它最后一缕温情脉脉的面纱,这头食人巨兽的狰狞面目也随之暴露无遗。

    获悉这则消息之后,陈无咎当下也是喜忧参半。喜得是沙巴尔王国和罗斯人因为这件事已经彻底成了死仇大敌,仪式化意味非常浓厚的骑士战争,既然演变到残酷的民族战争这一阶段,交战双方便再也没有了从前那种自如转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