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五十章 一本古医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百五十章 一本古医书 (第2/3页)

能是一本医书。另外,从纸张等方面来看,这本古籍的成书年代很可能是明中晚期。

    接下来,蒋卫文告诉孟子涛,这本所谓的医书其实是抵账得来的。九五年某天早上,蒋卫文去他经常光顾的小店吃早饭,坐下没多久,就看到一个五十多岁老头带着一个虎背熊腰的儿子也进来吃早饭,从这两人的穿着打扮来看,他们应该是乡下来打工的。

    两人估计手头有点紧,只要了素面,老头一个人吃了两碗,儿子块头大,现加上饿狠了,居然足足吃了七碗素面,看得周围人都有些目瞪口呆。

    只不过,结账的时候出了问题,老头手一摸,口袋里居然一分钱都没有了,这当即令他脸色大变,四处翻找,却就是没有找到钱,一时间急的哭了起来。

    蒋卫文看着觉得心软了,就做好事,帮老头和他儿子付了面钱,权当行善积德了。

    之后,蒋卫文打听到父子俩来沪市找工作,工作没找到,还把带来的钱给骗的差不多了,身上仅有的钱也丢了,父子俩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九五年那会,人还是比较单纯的,蒋卫文觉得老头和他儿子比较可怜,于是便托了朋友,帮他们找了个力气活。

    老头和他的儿子对蒋卫文是千恩万谢,过了一段时间,老头去找蒋卫文,随后拿出了一本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的古籍要送给蒋卫文,他告诉蒋卫文说,这本书是他祖上流传下来的医书,里面记载着一些神奇的方子。只不过,这本医书是用暗语写的,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方子的组成。

    老头祖辈上还有一本记载密码暗语的书籍,但因为战乱丢失了,现在连他们也不知道怎么破解里面的内容,现在送给蒋卫文,希望蒋卫文能够破解。

    蒋卫文说:“后来我也找过几个人鉴定过,大家一致认为是明代的东西,但因为不知道暗语,谁也搞不清楚里面写的是什么意思,后来我就把它一直闲置了。我对医书本来就没什么兴趣,更没有时间去研究什么暗语,所以就一并给你吧。”

    “我一定尽力而为。”

    “不要有什么压力,就算研究不出所以然也没什么事。”

    “这点我知道,如果有结果了,我一定跟你说。”

    “好,那我就等着好消息了。”

    …………

    第二天,孟子涛跟着于为刚去看了他挑选好的办公地址和店铺,提出了一些意见后,就去取了这回在沪市的收获回去了。

    一到陵市,孟子涛还没喘口气,就接到了老杨的来电,问他现在在不在陵市,他朋友有一批瓷器海捞瓷要处理,问孟子涛有没有兴趣。

    海捞瓷,顾名思义就是从海底捞出的瓷器。这些瓷器一般被发现于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船只沉船后遗失的。随着沉船打捞技术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海捞瓷开始面世,海捞瓷逐渐受到藏友们的关注,并迅速在收藏圈引起共鸣。

    而在拍卖市场上,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有人将发现于清代沉船上的2万余件海捞瓷进行拍卖,最终获利8000余万法郎。此后,海捞瓷的价值和影响开始与日俱增。近年来,在国内的一些收藏市场,海捞瓷交易价格不断攀升,海捞瓷由原先的几十元涨到现在的上万元。

    孟子涛对海捞瓷还是挺感兴趣的,不提爱好,光以生意的角度,古玩市场中,任何的品类都有盛极而衰的时候,瓷器市场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现在价格已经屡屡突破新高,再这样下去,肯定会进入一个瓶颈期。

    再加上现在各种瓷器的赝品过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瓷器市场的发展,如果到了瓶颈期,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就比较困难了。

    而海捞瓷市场,现在只是刚刚开始发展,真正热爱收藏的人还不多,其中一些精品也还没有进入人们的视线,简而言之,还是大有所为的。现在哪怕买一些真品放着做投资也是一笔稳赚的买卖。

    当然,这指的是真品,别看海捞瓷市场还不是太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