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制作茶饼 (第2/3页)
的产量才几斤而已,这水芽成为茶叶原料之细嫩度不可逾越的巅峰了。
苏仲康按照古法,以指甲快速而果决地摘取一芽二叶的嫩叶。如果放在宋代的话,这可是连中芽都算不上的,但是他现在可只有这么一株宝贝疙瘩,不像是宋朝时的家大业大。
要是他真那样做的话,这一株茶树的芽叶可就完全被糟蹋了。
这一株茶树经过茶道系统的培育,已经算是比一般的茶树要大上好几圈了。
苏仲康只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将这些芽叶都采摘下来了,也就一斤多的嫩叶吧。
由于这嫩叶量太少了,所以苏仲康直接跳过了拣茶这一工序。
他将这些茶青拿回楼下的茶室中,用山泉水再三洗濯干净后,就开始进行蒸茶这一工序。
对于蒸茶,宋人也特别讲究它的火候,既不能蒸不熟,也不能蒸得太熟,因为不熟与过熟都会影响茶汤的颜色。
苏仲康在这一步进行得小心翼翼,要是把这些茶青给蒸坏了,那么他连哭的地方都没有。
不过好在他的记忆中还有那么一些经验,他总算是有惊无险地撑过去了,虽然没有达到非常完美的状态,但是也算是马马虎虎合格的。
蒸茶过后,就是研茶了。这个工序主要是将叶状茶叶经过加水研磨,反复加工变成粉末状,也被称之为“研膏”。
对于宋茶来说,茶末越细,品质就越高,点茶时的效果就越好。特别是那些顶级的茶饼,研茶要求极高,其所费的工时,是制成茶叶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蒸青过后的茶叶,加水,研磨至水干,称为一水,然后再加水,再研磨至干,直至茶末够细时,这才停止。古籍上记载,天下第一纲的“龙团胜雪”的研茶工序是“十六水”,其余各纲次饼茶的研茶工序则是“十二水”。
这一步研茶的工具是石磨,这在南方是比较容易找到的。
这道工序真的是极为耗时,苏仲康花费了一整个上午的时间,这才将这些茶末研磨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