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3章 详谈“乌台诗案”,关切诗人命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93章 详谈“乌台诗案”,关切诗人命运。 (第1/3页)

    礼部尚书欧阳慧喜滋滋地走过来,文妃请他坐下,决定先听为快,一定要好好乐上一回!

    “娘娘们,好消息啊,好消息!”

    “欧阳大人,何喜之有?”文妃诧异地问道。

    “娘娘,您忘了老夫负责天朝的贡举吗?”

    “我还以为您只负责执掌天下礼仪与祭享呢,请接着说。”

    “苏轼在儋州大办学堂,推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也许他会结束宋代100多年之久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的灰色历史,也许不出几年,这里就有人举贡。”

    “学士大人,果然不没有让朝廷失望,让本宫失望。”文妃大赞道。

    “大人,素闻‘龙生九子,各异其才’。您能否告诉本宫苏轼与他弟弟苏辙之间的趣事呢?”

    “这个嘛,老夫略知一二,首先说他俩的性格不同。苏学士呢,过于率真,而弟弟苏辙就老练得多;苏辙富有计谋与智慧,比如在他19岁时,给当朝枢密韩太尉上了一封书信,得到赏识,不久就做了官,可谓平步青云;还有一次,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去狱中看望兄长,看到苏轼给自己写的两首诗,感觉对兄长的官司有利,故意嚎啕大哭以吸引狱卒注意,结果狱卒将诗收走呈给朝廷。皇帝御览,更认为苏轼罪不大,所以,我朝从此诞生了一句俗语叫做‘机智如苏辙’呀!”

    “太有趣了,谢谢您,尚书大人。请问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文妃喜欢知其所以然。

    “因为苏学士是直性情之人,他曾写过《咏桧》一诗,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这么两句,却被人指为隐刺皇帝:大谈什么皇帝如飞龙在天,学士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可谓令某些人齿冷与发指!指控他大逆不道的言辞,因为言为心声。于是、一埸牵连苏学士的39位亲友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而震惊朝野,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因此下狱,生死未卜。’”欧阳慧正欲继续往下讲。

    文妃一下子想起沈括还是天朝响当当的人物呢,顿时感到茫然与不解,问道:“大人,您说这何物才是最复杂的?依本宫来看,人之心,岂止七瓣?”

    “是呀,这位沈括大人,可是咱宋代出现了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是地理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医学家、天文学家,还是水利专家、兵器专家、军事家,写下了科学经典《梦溪笔谈》。”

    “本宫讲过了,专注产生美,既然他在科学方面是如此买面壁功深,为何与本宫的好友过不去呢?”文妃刨根问底。

    “然而,在诸多伟大称誉之外,沈括还是一个检举揭发的高手,非常小人地干过文字狱的勾当。他政治嗅觉异常灵敏,善于在别人的诗文中嗅出异味,捕风捉影,上纲上线。沈括检举揭发的对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