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寻嫂路上遇奇文,《道德经》书意味长。 (第2/3页)
早已笑得一塌糊涂。
“该学习了,我俩的早课就是?”冲真启发着问道。
“一起学习研讨《道德经》”秋月毫不含糊道。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原来应该站于天子的高度与角度呀,我还以为站于普通人士的立场呢!”
二人了解了此句的深意:圣人自知则知人,知人则‘百姓之心为心’,实行朴治,而不以自我之见去治理天下。和‘自知’相对的就是‘自见’,自见是自我之智。以自我之智治国,就是让自我意志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独裁统治。圣人自爱则爱人,爱人则以民为贵。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自然可以获得人民的爱戴。和‘自爱’相对的是‘自贵’,自贵就是贵自我。以自我为贵,就会垄断权力,独霸天下。这又成为人们狎其所居,厌其所生的祸根。自知、自爱,是超越了功名利禄的最高的人格形象。所以,圣人取‘自知自爱’,舍弃‘自见自贵’。
“来看这句,难以置信的是,《道德经》也有下里巴人一样的语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如果人人皆有这种心态,世界将无比美好。只要心灵轻松了,就会毫不介意食物粗糙,餐餐皆吃得饱,吃得香。不刻意追求山珍海味,人健康,吃东西就会觉得香。衣着保暖就行,舒适就行,不刻意追求华贵,或与人攀比。居住方面,只要能挡风避雨就行,不去刻意追求豪宅或像我大宋官员一样经常置办房产而搞得疲倦不堪。按自己的习俗过自己的生活,其乐融融。”冲真一鼓作气地袒露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听得秋月激动不已,跟着摇头晃脑呢!
冲真已经将《寒窑赋》化为自己的座右铭,早已熟谙于心,她不经意地将这页佳作,放置于室外案几,被一阵大风刮跑了。
赵佶脑袋一热,躲着徽英,此时她正陪着向太后遛弯儿呢。“这位老太太,真有福气!处处有人搀扶。将来我能拥有这样的福气吗?难以预料,难以预料呀!”他叹息完以后,竟然偷了太后的凤头拐杖,接着,来不及多想,就慌不择路地往山上跑去,一路边走边打听方向。原来,他怕荒郊野外的犬只袭击他呢!
一路上,赵佶时而嗅嗅道旁的野花,夸道:“怪不得都说野花比家花香!原来是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