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紫竹园里论古今 (第2/3页)
“这首诗是我写的,还是让我为鸿姑娘捋一捋吧。先说该句字面意思吧:‘如果面对此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到清高之名,又要想获得甘味之乐。这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再说说‘扬州鹤’的由来吧:相传古时有几个人聚在一起,各说自己的愿望:一个说愿做扬州的刺史;一个说想当万贯富翁;另一个说愿能骑仙鹤游天做仙;最后一个说他‘愿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人想同时拥有其他三人的愿望。后人就以‘扬州鹤’来代表十全十美的事物,完全合乎理想的事物,也等于是‘奢望’的代名词;”
“哇!此诗蕴含着美妙的情思与天然的哲思,它是如何诞生的呢?”
“1073年,我还在杭州做通判时,喜欢结交各路人物,当然,我每到一处皆是如此。有一天,我应邀到好友于潜僧的绿筠轩作客,我俩来不及品茶饮酒,就开始流连于翠竹点染的绿筠轩,面对泄翠流芳的绿色幽径与好友满腹经纶气韵高雅的于潜饿僧友,再联想到历史上有名‘何可一日无此君’,立即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浅陋的诗作,还请鸿姑娘不要见笑才是!”
“如此才思敏捷的名篇佳作,还浅陋啊?那,本姑娘岂非应该撞死在紫竹上?”说罢,鸿姑娘爽声大笑,兄弟俩也乐得一塌糊涂,难以尽述。
“谬赞也!”
“想不到具有赤子之心的苏大人一旦谦逊起来,居然无人能及呀!听君一席话,感觉在云端!觉太让人增长见识了,请问历史上是否有关于痴恋秀竹的文化名人呢?”鸿姑娘接着问道。
“没想到已经做了仙道的娘娘还是如此积极入世而好学,着实令老生佩服!”苏轼低声但是由衷地赞道。
“如果一日不学习的话,心中就会空虚,好像失掉了平生的禅意似的。”鸿姑娘认真道。
“果然,‘僧’与‘道’自古是一家!”苏轼道。
鸿姑娘凝视着苏轼,这才“逼”他想起姑娘刚才的问题,他吟了几口茶,自信道:“晋代的王徽之,是书法家王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