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文妃迷于茶道。 (第2/3页)
品着清香的茶水,文妃问:“大人,此乃何种名茶?”
“这是蒙顶山茶,大人送给我的,到了宋代,茶叶成为与盐、铁一样重要的生活物质和军需物质,对宋代中央财政起到了重要作用。我曾听说:‘甘露祖师由西汉出现,吴氏之子,法名‘理真’,自岭表来,住蒙山植茶七株,以济饥渴。元代京师旱,敕涨秦二相,诏求雨济时,师入定救旱,少顷,沛泽大通。曾经有人提举茶马司先后在名山、百丈设置‘茶场’,尽‘榷’全县茶叶。神宗元丰4年(公元1081年)皇帝还下诏:‘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
“多谢赐教,冲真品理真培植的茶叶,好有缘!”
“娘娘,您自然与之有缘!”
“为何?”文妃惊讶地凝视着鲁直。
“因为,就一杯茶来说,佛门中人看的是禅,道院中人看的是气,儒家之士看到的是礼,商家人士看到的是利。娘娘侠骨柔肠,自然豪气干云,不是与之有缘么?”
“先生好口才!请先生为我讲讲茶文化好么?它与士大夫之间的密切关系如何?”
“宋代既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又是文人士大夫的黄金时代。茶与文人有着难解之缘,宋代的士大夫一方面是一流的文学家、艺术家,一方面又是著名的茶客,茶文化由于士大夫的推崇更加繁荣,而宋代士大夫的人格也在品茗过程中得到升华。天朝的士大夫们不喜宫廷贵族繁琐奢华的饮茶方式,而是崇尚自然,讲求茶事活动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以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比如赵湘写到“僧敲石里火,瓶汲竹根泉。”用敲石取火煮茶,自有一番古朴自然的审美情趣在里面。宋庠写到:‘过岩逢石作,寻水到源回。天籁吟松坞,云腴溢茗杯。宫城才十里,导骑莫相催。’作者不辞劳苦,寻水煎茶,在大自然中静静感受茶的醇香,聆听天籁之音,流连忘返。”
“还有哪位诗人写茶道之作写得好呢?”
“范仲淹写的‘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大人,那您写过了么?”
“老夫在《满庭芳?咏茶》中写到‘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我们在品茗的同时也在品味苦涩的人生,在苦涩的人生中扬弃悲哀,获得内心的平静淡然。我还喜欢‘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对于宋代士大夫来说,在茶中加入姜和盐会破坏茶的自然真香,而像北方少数民族那样加入羊肪更是俗不可耐。不可理喻。”
“大人,我记得唐朝陆羽写了本《茶经》,是么?”
他说在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