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章 景仰大诗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5章 景仰大诗圣 (第2/3页)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写出了古时征兵的无奈与悲辛,但是,小妹有点不明白的是,士兵们在外已被青山埋忠骨了,女孩们哪还有青年可嫁呢?”清清斗胆问道。

    “这,这,我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莫非只把那些老的弱的剩在家里?如此说来,生逢乱世,男的也好,女的也罢,皆无幸福可言哪。”杜甫摸着白花花的胡子,长叹了一声。

    “好一位忧国忧民的仁兄,战争跟人带来的痛苦可谓妇孺皆知,诚如您的诗中言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万里尽征戍,烽火被冈峦。”清清恭敬不已地吟诵道。

    “仁兄,不仅人们遭了秧,连战马也跟着受到牵连。”

    “哦,说来听听,我怎么不记得了。”杜甫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

    “您写的‘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忘了吗?”

    “呵呵,我的才妹呀,你才是仁爱之人啦。是啊,战争带给人多少生离死别,也带给可爱战马多少灭顶之灾啊。”杜子美深有同感。

    “仁兄,您写的‘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世人多有同感。纨绔子弟们成天游手好闲,却能平步青云,诗人才子们饱学诗书却自误前程,这是否是后世学者们总结的‘诗人不幸诗家幸’。”

    “这个嘛,也可以这么说。哎,人各有志,人各有命,许多事皆不可强求。试想,如果人家也有千亩良田身家亿万,谁还有心思苦读诗书,或千方百计地谋求一官半职。”子美“绝知此事”一般。

    “想不到不仅仁兄的诗作惊天地泣鬼神,连见识也是卓越不凡深邃独到哪!”清清由衷地盛赞道。

    “哪里哪里,只是为兄我多走了几年桥多吃了几粒盐而已。”

    “仁兄,请不必自谦,您的美名早已响彻三界。”

    “仁兄,您真是说到做到的千古一君,您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仁兄,您真的做到了。”

    “哦,我倒是首次听人如此评价,此话怎讲?”

    “读先生的诗作,那叫人如临其境的意境,那工整的对仗,那精美的语言,那精炼的字眼,堪称每字皆为诗眼。如果我大宋朝谁敢说您没有工匠精神,谁敢说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