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以文会友 (第2/3页)
不祥之物吗?征西大将军庚亮骑它真的立即遇到凶险了吗?孙叔敖小时候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将它打死了并埋掉了,因为他听说凡是看见两头蛇的人会死,她的母亲对孩儿的行为大家赞赏,王兄,你怎么看这些难解之事及行为。”嘉树一直在心中纠结着这个典故,因为:“君子,仁也。”
“看来这位小兄弟是位国学爱好者,恰巧我也我对这些典籍颇为着迷,闲来无事之时,翻一翻,读一读,收获良多啊。这位庚亮,颇为传奇,享年52岁,也是一位文韬武略的奇才,尤其以‘仁德’著称,他的好友殷浩劝其将的卢马卖掉,以免惹祸上身,可是他回答道︰‘怎么能将自己的灾祸转嫁给别人呢?’殷浩只好惭愧而无趣地离开了。”
“若若,请问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诠释此事﹖”嘉树转身问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常听你讲过。”
“真行,知识就要适时运用,促进自己做一名仁德之人。”嘉树与老板皆点头微笑。
“王兄,你还知道庚亮的哪些故事呢?”嘉树微笑着问道。
“相传,有一次他去佛寺,看见一尊卧佛,说道:‘这位先生想必是因为普度众生而力倦神疲了。’在当时曾被引为美谈;时人曾评价他说:‘此位名士,胸中隐藏的柴棘,恐怕有三斗之多,比喻他有心计;时人还称颂他像丰年的美玉,其弟庚翼像灾荒之年的粮食,庚家内部评论则说︰‘是庚亮称庚稚龚像灾年的粮食,庚统像丰年的玉石,此乃谦谦君子也;’”老板喝了一口水。
“王兄,你知道庚稚龚的典故吗?好像也很有名。”嘉树急问。
“话说庚稚恭任荆州刺史时,晋献给晋武帝司马炎一把羽毛扇,武帝怀疑是旧的,心中大为不悦,侍中刘勋说:‘柏梁台高大壮丽,需要工匠们从底下把它建起来;管弦繁复的旋律,需要钟子期和夔那样的乐师先检听它的声音。稚恭献上扇子,因为它是好的,而不因为它是新的。’庚稚恭听闻此事后,马上说刘勋其人见识迥异独到,一针见血,适合在皇上的左右当差。”
“看来庚氏一门皆是人杰,令后世景仰。”嘉树赞叹曰。
“世人皆听说玉树临风,鲜有人听闻‘玉树埋尘’的,玉树临风的翩翩庚亮,将要被下葬时,挚友何充感叹说道:“将把玉树埋在尘土之中,让人在感情上怎么受得了哇?”
“是呀,孔子说过:‘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可见,他的人缘之好,君子以‘义’凝聚人心。”嘉树对“玉树埋尘”充满慨叹,可谓少年老成。
“不早了,为兄先行告退,你们也早些安歇。”
“谢谢博学多知的王兄告诉我们这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嘉树微笑着谢道,随即很快坠入甜美的梦乡。
姐妹俩洗漱后,在“花林久住”吃早饭,老板请客,差侍从端来猪肉灌汤包,炒凉粉和杂粮粥,嘉树怕太多了,忙阻止道:“仁兄,千万别再上了,纵是牛肚也盛不下。”
“慢慢吃,江湖儿女嘛,不着急。”
嘉树执意要付银子,老板生气地说:“二位小兄弟能住敝店,使之蓬荜生辉,以嘉名相赠,已是感激莫名,可否请你们再呆一上午,我们继续坐而论道,好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