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文妃迷深林,倦鸟终知返! (第3/3页)
寄生于檞、榆、桦等多种阔叶树上。枝茎可入药。古书上所出现的“茑”,就是此树。”
欣赏此种野味十足的趣树,文妃立刻来了兴致,脑袋一拍,计上心来,“教猱升木”,﹙音同“挠”﹚教坏人干坏事,我可不会,可是,叫朋友们干点趣事情,可是势在必行的呀。
“安全,我记得有种猿猴喜欢在树上荡来荡去,本宫好喜欢看这种表演,你们愿去吗?”
还未听完,安全已经飞身腾跃,抓着筋道的藤蔓,在大家的头顶飞来飞去,接着,安宁雷霆武胜三位武侍也尝试了这种猿猴把戏,大家觉得变成一只猴子,也很快乐呢。
安全觉得只有男士们玩,冷落了美人们,就和大家一道,用这些长长的藤蔓和坚实的大树为美人们临时搭建了一个大大的结实秋千。
文妃思忖道:其实野外的生活才令人迷恋呢,瞧这队赳赳武夫,今日却成了一只只敏捷轻灵的猴儿;我们这些金枝玉叶,在此荆天棘地之林,如果真做一名荆钗布裙才合时宜呢,如果不能及时行乐,真到了菊老荷枯的垂暮之年,还能将天然秋千摆荡尽兴吗?
在忘乎所以的欢笑里,美人们像置身于世外桃源里,馨香袭人,衣袂飘飘。苏轼摸着花白的胡须,将自己写的《蝶恋花》改动了一下,欢喜吟道:涯何处无欢悦,林里秋千林里道,林里佳人笑。﹙注,袂,音同“妹”﹚
游至山顶,这些山峦连绵不绝,就像起伏的波涛,那些小山像小弟小妹依靠着大哥大姐一样,显得亲密无间。文妃的思绪又回到了故乡的怀抱,那些山峦在目之所及的天边,凝聚成一派淡蓝色的海洋,地平线一样远的山峦,居然可以变戏法一般袖珍成花蕾,是否我可以发明一个词语叫“山蕾”呢?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可是这一大的山,像学士一样和蔼可亲,随时敞开一个广阔温暖的怀抱。”文妃对苏轼言道。
“嗯,是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是山多山美聚峰成岭之地,就适合这首言浅寓深的好诗。”八姐道。
“老衲也觉得此诗精妙,可谓金声玉振也。”佛印赞道。
天下没有不散的欢聚,文妃该辞行了,做了一个规范的辞行大礼,道:“谢谢我朝两位才子的精诚陪伴,在此,我谨代表我个人向苏大人您,提个建议,祝您保重贵体。还有,在佛印大哥面前,别再矜才使气,和谐要紧,祝你俩过一个老当益壮的晚年,太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
“嗯,娘娘可真慈悲,居然不忍心将迟暮之年称为‘夕阳’,老衲谨记于心,谢仁德之娘娘!”佛印心事重重地言道。
“恭祝文妃娘娘一路顺风,代我俩向万岁问好,敬祝煦帝龙体安康!力争活上千秋万岁!”苏轼恭敬辞别,学士一席话,让娘娘们凤颜大悦,让武侍们开心极了。
文妃一行尽欢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