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花店试珠履,艳煞春光! (第2/3页)
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中也曾说过‘澡身而浴德’,所以,我们不仅可以像商汤王一样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刻在洗澡盆上,而且也可以把它刻在床头、案头,使它成为大家的座右铭。”
“文妃妹妹,你说,如果顾客对买花不热衷,能否背一些给他们听呢?”六姐问道。
“这最好不过了,爱美之心,向雅之趣,自古皆然。”
“那我们就一个一个地背,好么?”美人们纷纷欣然同意。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美人们先后背诵道。
“我大宋的女词人李清照,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像她这种志趣异常高雅,爱好十分广泛的女诗人,肯定将来会活上一个令人艳羡的高寿,你看,尽情划船,赏荷观叶,竟然忘了回家呢。”文妃目光迷离地望着远处。
“嗯,她这么有才,据说还批评了柳永、苏轼、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文妃补充道。
“老天一定会让她在辞赋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才行。”美人们纷纷附和着。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这是唐朝诗人韩翃的诗歌。﹙注:翃,音同“红”,虫飞之意。﹚闲鹭也像人们一样,按时作息,而热恋着枝头的秋花,迟迟不愿零落于尘泥。”文妃评价道。
“苏轼可真够情义,你们看,就连毫不起眼的枣花,也能进入诗人的法眼。”文妃喜滋滋言道。
“是吗?那些玫瑰月季牡丹等有名花卉,不去描写,专门刻画枣花,也真是有趣呢。”二姐好奇不已。
文妃道:“我最喜欢他的这两句‘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注:缫车,音同‘搔’﹚诗句中开满着朴素清雅的枣花,弥漫着人间烟火的喧嚣气息,可谓将‘雅’与‘俗’契合得不露痕迹。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四十几岁时,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几十里外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