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独吞利益 (第3/3页)
电影一改7o年代香港电影的粗糙,质量越来越高,电影人也专业起来,王子凡就很注重电影品质,败家仔这部影片,胶片是拿到日本去冲印的,最后票房大卖。
8o年代香港时装片的另一个“国际化”形象则是承袭7o年代李晓龙的视野,将本土制作带入国际舞台,比如快餐车就在西班牙劝,而观众眼见香港明星在国外“纵横四海”,自然较古装片在心理上更易接受,故纵观整个8o年代的时装片,诸如“港产日本片”、“港产西片”、“港产东南亚片”甚至“港资好莱坞片”等可谓层出不穷!
在原时空中,作为以时装片为创作方向的电影公司新艺城和永盛,更是8o年代时装片潮流的开路大旗手——前者除了“最佳拍档”系列,也以英雄本色为影坛开启“英雄”热潮,其后的八星报喜则标榜港产时装贺岁片由国际化转变为家庭化,成为9o年代“家有喜事”系列的先声;至于后者,亦以赌神令赌术片在沉寂多年后起死回生,影响深远。
值得一提的是,8o年代古装片形势已步入低潮,尤其1982年前后,能打入十大卖座电影者估计只有少林寺、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南北少林等赴内地劝的武侠片或清宫片,至于邵氏的片厂式流水作业,则几近被市橱流淘汰。
现在王子凡成立的梦工厂,就是按照这个路子展,吞并新艺城,就算向氏兄弟成立永盛,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正因如此,7o年代仍是乏人问津的时装文艺片也得以在商业上分一杯羹,例如去年刘徳华参演的胡越的故事率先以15oo万刷新文艺片票房纪录,王子凡还记得,酒干倘卖无更次让时装文艺片票房冲破2ooo万票房大关!刘徳华又接拍了投放怒海!
能赚钱的文艺片很少,这些影片火爆程度不输于商业平,王子凡自然也要收入囊中,吞掉所有利益。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