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3章 万岁冲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3章 万岁冲锋 (第2/3页)

着无线电的侦察小队立刻回报了炮营,确认此次火炮的打击地点正确!

    随后绚烂的一幕开始了,从平壤撤回来的周卫国可不再是掌握着两个炮营了,现在三十八军手里一共有各口径的火炮176门,完全是一个炮兵团的势力!

    你能想到一个炮兵团对着一个地点狂射的场景是什么样吗?

    壮观!

    只是一轮炮火就打灭了小鬼子刚刚形成的冲锋势头,在这一轮炮火打击下,少说也得消灭鬼子七八百号人,排成纵队的小鬼子被同样纵向打击过去的炮火洗了一遍后,让其他的纵队顿时慌了神,他们还以为中国是五年前那般的落后呢!

    他们以为中国人还使用的是什么老套筒,大砍刀,土制地雷等等,这些老掉牙的装备,殊不知,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志愿军当中排的上号的绝对中坚力量,铁血四虎军之一的三十八军,彭总亲自提名的“万岁军”!

    而三十八军多次战役下来所拥有的火力配备,简直不要太好,别说汉阳造这类武器没有了,就是三八式都要看不到了,全部换成了火力凶猛的冲锋枪,再次要提到苏联给予的装备上的支持,三十八军除了靠缴获得到了一批武器外,还有苏联的不同种类的武器也扩充了三十八军的军火库。

    其中较为有名的波波沙冲锋枪是不需要多说了,这把枪可以说在朝鲜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除了冲锋枪,还有二战名枪“莫辛.纳甘”,莫辛-纳甘步枪(莫辛纳干系列俄文ВинтовкаМосина,英文Mosin-Nagant,又称莫辛-纳干)即M1891莫辛-纳甘步枪,在俄国被称为“VintovkaMosina”(莫辛步枪),是在俄国政府委托下在1880年代后期至1890年代早期研制的步枪,并由俄国军队在1891年正式采用,定型为1891型3线口径(7.62x54mmR)步枪。

    这种早已流入中国的步枪现在以大面积装备到志愿军手中,这种被中国军人称为“水连珠”的步枪以其射击时的精准被广大志愿军所接受,另外重机枪类也多出了,SG43“郭留诺夫”重机枪,盘式机枪等。

    苏联郭留诺夫SG437.62mm重机枪(СГ43是其俄文型号)在二战期间研制成功并大量装备苏军,取代了马克沁M1910水冷式机枪,成为德普(DP)系列轻机枪的火力补充武器。二战临近结束时,SG43重机枪又改进成SGM重机枪,这两种重机枪均作为营级武器配发。可惜的是,郭留诺夫在他设计的机枪装备部队之前就去世了,因而他生前未能享受到SG43重机枪所获得的声誉。

    SG43重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击发机构为“击锤”平移式。这里所说的“击锤”,并不是类似于手枪中的击锤,而是通过枪机框上的击铁来起到“击锤”的作用,击铁利用复进簧的能量撞击击针击发枪弹,并且击针上不带击针簧。

    在复进簧的作用下,枪机框通过击铁上的闭锁斜面带动枪机向前复进。枪机复进到位后,其闭锁支撑面对准机匣内的闭锁卡槽;枪机框继续复进时,在闭锁斜面(击铁上的和枪机上的)的相互作用下,迫使枪机的后端向右偏移,其尾部的闭锁支撑面进入机匣内的闭锁卡槽;而后,枪机框复进到位,其击铁的限制面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