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 (第2/3页)
对余国内以及北面,只能暂时采取守势的原因。在这个晚上,(下面为防盗版,明天再补充)凡例一、这部书以学术价值为前提。不满足于
“言必有据”、
“无一字无出处”,而是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有些问题难以下结论,只好暂时存疑,同时在正文或注解中指出疑点所在。
二、引用材料尽可能保持原文,不改译成现代汉语——尽管这样做对某些读者更方便,但史学工作者和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文史爱好者大抵是喜欢看到史籍原文的。
凡属本书作者认为是后人托名伪造的文献一概摒弃不用,如明末遗民刘彬的《晋王李定国传》之类。
三、南明史事头绪纷杂,本书既不能写成通鉴体,又不能写成纪事本末体,为方便计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就问题分章节叙述,章节间尽量互相照应。
四、在时间上年份一般注明相应的公历,月日一律用旧历,以便于查对引用书目。
五、对南明以来包括
“正史”、野史、
“遗民”作品直至近人影响较大的著作中存在的谬误或偏见,在适当地方依据准确史料予以澄清,以免以讹传讹。
六、本书引用史料大多数是作者在各图书馆和档案馆阅读时抄录的笔记,虽在摘录时经过核对,力求准确,也不敢说绝对没有笔误。
如果有人未见原书而从本书中转引史料,请注明引自本书。这不仅是著作权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读者负责和学术上的良心体现。
七、在史学著作中附上插图和地图,有助于增加阅读的兴趣并提供方便。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也颇有此意,收集了一些图片。然而,南明史牵涉面太广,选用插图和绘制地图成了一个难题。
何况,南明是失败的一方,保留下来的实物绝大多数不是最有代表性的。
如果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势必出现能找到什么就拿出什么,未必能取得较佳效果。
南明实物图片在相关著作中制版印出者业已不少,如台湾出版之《郑成功全传》书首图片即多达五十一页,永历
“敕命之宝”已在数种书籍中刊出图片,南明一些重要人物的文籍也往往附有作者画像、手迹照片,各政权发行的货币见之于多种图集。
本书若大批选入既缺乏新鲜感,又必然加重读者负担。犹豫再三,暂付阙如。
如有再版机会再视情况而定。序论南明的历史在我国史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以及随之而来的清兵进入山海关问鼎中原以来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反清运动的历史。
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崇祯皇帝朱由检为首的在北京的明朝廷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
但是,抗击清朝的暴虐统治,并不仅仅局限于南方,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抗清运动连绵不断,波涛叠起,清廷统治者多次感到患生肘腋,不得不动用重兵围剿。
这是就地域而言,南明史的覆盖面并不只限于南方。如果就时间来探讨,南明史的上限过去和现在的史学家大抵是以弘光朝廷在南京继统为标志,本书作者认为南明的历史应该从甲申三月十九日北京被大顺军攻克、崇祯朝廷覆亡开始。
这是因为朝廷虽然覆亡,明朝政权仍然控制着江南半壁江山,尽管在具体时间上(即1644年三月至五月)相差不远,但我们应该着眼于全国形势的演变,而不能拘泥于南明帝位的继统。
如果因为甲申三月十九日到同年五月初三日明朝统治区没有皇帝(或监国)而把这段时间排除在南明史以外,就会在后来的历史叙述中难以自圆其说,因为弘光帝被俘在1645年五月,隆武帝继统在同年闰六月;隆武帝被擒杀在1646年八月,永历帝继统在同年十月,其间都有一两个月的帝位空缺。
“国统”三绝不等于南明史三绝,这是稍加思索就能明白的道理。同样理由,南明史的下限不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