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处 (第3/3页)

“这个么,本公自有计策,还要谋划一下,到了全军行动之时,还请侯侍郎全力配合本公方好。”侯恂急应道:“这是自然,何需多言,我所部兵马,全部听从唐国公差遣。”李啸点了点头,又与侯恂聊了数句,侯恂便指着一旁的侯方域,再向李啸介绍道:“这是某家犬子朝宗,今年刚满二十,以在下愚见,希望犬子能在李大人身边效力,则老夫心下,再无所憾矣。”见侯恂忽然来了这么一出,李啸也一时愣住了。

    不过,何其聪明的他,很快也就在心里,猜到侯恂的真实想法了。这个侯恂,现在是看到了,自已的前程与未来,可谓不可限量,才抓紧机会,把自已的大儿子安排过来,给他谋个前程,倒是用心良苦呢。

    这时,面对侯恂投过来探询的目光,李啸轻叹一声,挤出一丝微笑,算是默认了侯恂的请求。

    侯恂顿是一脸喜色,拉着侯方域的手,便朝李啸走近了几步。听了父亲没由来的,竟把自已给直接给举荐给了李啸,侯方域一时间,也不觉呆住了。

    这,这却是何意?他正迷糊间,却看到,父亲威严的目光投射过来,透出一股不可违抗的味道。

    而父亲随后的拖拽,

    “父亲大人……”

    “不必多说了,还不快快过来拜见李大人。”侯恂一声低喝,对侯方域沉声说道。

    (下面为防盗,明天再补充。)崇祯十五年九月十四日,开封经过农民军多日的围困,富庶的开封已经成了一座

    “白骨山积,断发满地,路绝行人,神号鬼哭,天日为昏”的活地狱,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开封很快就会像一个熟透了的果子自己掉下去落到李自成手里。

    然而就在这天夜里,突然传来了巨大的浪涛声,

    “河伯震怒,水声远闻”,这种声音在一片死寂的开封城里显得格外惊心动魄。

    黎明时分,在城头的守军惊诧而又欣喜地发现滔滔黄河水已经冲到了城下,而原来在城外的李自成部队或者纷纷逃命,或者被溺死在怒涛当中,

    “西南贼俱远遁,东北贼溺死无数”。不久开封军民的欣喜变成了莫名的恐惧。

    失去了控制的黄河水直奔开封而来!尽管开封军民拼死堵塞,黄河水还是于十六日冲开了曹门,古城开封的浩劫开始了。

    现在,开封之战最大的谜团出现了:是谁决开了黄河?第一种说法,黄河是李自成决开淹没开封的,以往的史书多采用这种说法,如《明史?

    庄烈帝本纪》中说

    “九月壬午,贼决河灌开封”。《汴围湿襟录》也说

    “至九月十五日,督贼数万,将河决开”。而《祥符县志》则说是李自成的部将刘都古所为,

    “时流贼围开封久,人相食。守臣谋引黄河灌贼。贼知,予为备;令其党黑蛇刘都古决河灌城”。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明朝官军是决河的罪魁祸首。如兵科给事中李永茂的奏疏就将那位躲在河北的巡按严云京指为

    “戎首”,《开封府志》也记载了一个祥符籍人刘昌弹劾严云京的事,并明言

    “祸自云京掘河始”。《平寇志》与《绥寇纪略》则说黄河是

    “援军”掘开的。《甲申纪事》作者赵士锦引述农民军战士姚奇英的话

    “城将破。时官城中者恐以破城议罪,将河水灌城,而己逃避之。非真河水决也”,也认为是明军所为。

    第三种说法则有点各打五十大板的意味,称官军与农民军同时决河,官军前而农民军后。

    如《明史?高名衡传》记载:“会有献计于巡按御史严云京者,请决河以灌贼。云京语名衡、澍,名衡、澍以为然。周王恭枵募民筑羊马墙,坚厚如高岸。贼营直傅大堤,河决贼可尽,城中无虞。我方凿朱家寨口,贼知,移营高阜,艨艟巨筏以待,而驱掠民夫数万反决马家口以灌城。九月癸未望,夜半,二口并决。天大雨连旬,黄流骤涨,声闻百里”第四种说法则认为是

    “天灾”,《豫变纪略》是这方面的代表,称

    “盖开封之陷,天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