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救治 (第2/3页)
一句废话也不想说,直接摆手道:“叉出去!”
“吾乃军中司药官,你是何人,有何权力赶我出去?”中年医者犹自不服,嚷道。
张骏冷眼而视,寒声道:“庸医害人,不知有多少好男儿丧命你手,既然自己不想走,那吾便送你一程。”说罢,张骏高声道:“来人!”
立刻,便有两名侍卫走了进来。
“重打二十大板,扔出去!”张骏摆了摆手。
周同一把抓住那医官的脖子,就拎了出去。不一会儿,外面就响起了医官的惨叫声。
“少将军,您如何知道他是庸医?”
周同进来问道。
“你看。”张骏指着躺在榻上的伤兵,道:“全都处在半昏迷状态,这是伤口发炎的症状。”说着,他伸手挨个在部曲们的额头上摸了一下,道:“果然,都在发热!”
周同虽然不知发炎是何意,但也知道发热肯定是不对的,当即恨道:“这庸医,俺去宰了他!”说罢,转身就要出去。
张骏一把拉住他,摇头道:“先救兄弟们要紧,你去让外面的侍卫都进来,再去把家令寻来。”
“是!”周同领命而去。
张骏一直以为,在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国的中医药水平应当已经初步完备,起码不会十分落后。早在东汉时,张机就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将内科推向高峰;三国中,华佗又开创外科手术的先河,并且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还有皇甫谧写的《针灸甲乙经》,乃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更有切脉圣手马嗣明,提前一年便可断人生死!
但让张骏失望的是,偏远的西陲之地显然没有在这场医学进步中受益,就连军中医官都笃信邪风歪说,更何况民间医者,这不知要枉死多少人!
幸亏发现的及时,不然自己的部曲只怕也全要交代了。
片刻,家令和一众侍卫赶了过来。张骏吩咐道:“家令,你去让彩蛱带头,选出八个心思细腻、聪明灵巧的侍女,带上针线,过来听用。再从府库中取上好的帛布来!”
家令尊明而行,张骏又吩咐侍卫们道:“开窗通风,在院子里烧火架锅,煮出沸水。”
一声令下,所有人都有条不紊地开始工作,不久,几口大锅就架在了院子当中,烈火熊熊燃烧,掀起阵阵热浪。窗子也被全部打开,清爽的空气随风鼓进,刺鼻的味道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