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测绘 (第2/3页)
然,即便此两者的因素都没有发生,那么古代交通困难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直接影响了科学技术的推广。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铁器和牛耕技术于中原地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推广到交趾地区,足足用了一千年。关系到吃饭能否温饱的技术尚且如此,何况其他的呢?
他道:“此算题是三国时曹魏国数学家刘徽所创,被收录在他的测量学著作《刘徽九章算术注》中的第九卷勾股章内。因为首题便是测算海岛高、远的,故而又称《海岛算经》。”
“竟是曹魏时人所著,怎么从未听说过?”索胖子遗憾道。
“这也难免,天下混乱百余年,各地之间道路断绝、音信不通,何况凉州地处西垂,在中原眼中,乃是蛮荒之地,又有谁会千里迢迢带本书来?”宋沛惋惜道。
“泽清所言有理。”张骏赞同道:“其实不止刘徽的《海岛算经》,还有两位大家的著作至今难得一见。“
“谁?”索三戒急问道。
张骏也不卖关子,道:“历官曹魏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晋光禄大夫、司空,封钜鹿郡公的裴秀——裴季彦作《禹贡地域图》,并提出了制图六体。”
“制图六体?”宋沛道:“何解?”
张骏开始详细介绍道:“一为‘分率’,即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又赞道:“此中精妙,当真是空前绝后啊。”
江宛和宋沛一脸的不明觉厉,索三戒却是痛心疾首,道:“羯胡乱华,也不知此等巨著,是否还留存于世······”他连忙又关切道:“还有一人呢?”
张骏道:“还有一人名叫贾耽,他师承裴秀的制图六体,用了近17年的时间,绘制了一幅《海内华夷图》。”
“啊!”宋沛惊道:“未曾想世上竟有此等人,17年行一事,很不与其相识。”又道:“主公博闻强记,泽清也是佩服的很。”
“呵呵。”张骏谦虚地笑了笑,没有搭话。心里却道:“因为我上辈子有一门专业课叫历史地理学啊。而且这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